“是顧氏”敗將聲音有些顫抖,向頡利可汗說起了白道川的情況。
但還重要嗎?
當他說出了顧氏兩個字的時候,所有的幻想便已經在眾人的心中瞬間消散了!
——顧氏!
簡簡單單的兩個字,瞬間便讓整個帳內的氣氛陡然一變。
顧氏子弟最為擅長什麼,天下誰人不知?
奇襲!
頡利可汗之前還在好奇為何朔方的顧彥從始至終都未曾與唐軍配合過。
如今一切都明白了。
他這是在準備一個致命的打擊!
眾人表情大變,白道川的重要性已然不言而喻,他們現在都不由得思考起了自己部落的牲口們該當如何了。
頡利可汗此時的表情同樣也很嚴肅。
但他終究也不是凡人。
立刻便招了招手,下一刻他的心腹便直接走出營帳帶了數十名侍衛走了進來。
其中每一個人腰間都挎著列刀。
見狀,周圍的部落首領表情也是瞬間一變,連忙看向頡利可汗問道:“大漢此乃何意?”
“諸位.無需多想。”
頡利可汗表情陰沉,看著在場一臉警惕的眾人:“本汗這是害怕諸位亂了心智,將此消息透露出去!”
他必須要將這個消息壓住。
不能讓東突厥內部的各個部落率先崩潰!
已經是一月末了!
各個部落之中可都還有著一些存儲的草料,隻要能夠拖到春暖花開之時,一切就都有著機會!
帳內氣氛瞬間肅殺。
所有人都在緊緊的盯著頡利可汗,眼神之中帶著怒色。
他們可都是部落首領。
而且能夠走到今日還站在頡利可汗的身旁,便已經說明了他們各個部落的不凡。
如今頡利可汗竟然如此對待他們,他們豈能不生氣?
但受製於人,再怎麼生氣又能如何?
他們隻能聽從。
頡利可汗滿臉嚴肅,就這樣看著眾人,先是問了問眾人心中可有他想,見眾人沉默之後這才道出了心中的計劃!
他要假降,拖住時間!
隻要拖到春暖花開之時,草料的問題便可以解決,而且他也不相信唐軍能這樣一直在草原等下去!
哪怕就算他們還不想放棄,屆時四方皆是青草,他們有的是時間和唐軍來爭。
雖然各部落首領從始至終都未曾表現獎反對之意。
但頡利可汗卻還是讓人控製住了他們。
而隨後——
便像唐營派出了自己的使者。
唐營。
“頡利要降?”眾將士在聽到這話之後,眼神之中皆是露出了喜悅之色。
唯有李靖的表情道還算是平靜。
他可不相近頡利可汗會有這麼好解決,但凡他若是真的想投降的話,完全沒必要堅守這麼久的陰山。
不過他卻並未開口。
隻是任由那使者不斷地說著,隨後也並未給出什麼答複之後,便直接讓人將他帶了出去。
“將軍這是何意?”
眾將士皆看出了李靖的不對,立刻出生問道。
頡利可汗投降。
這對於他們而言皆是大功一件!
畢竟李世民在出征之前便曾說過,他就是要讓頡利可汗跪在他的麵前。
如今這不就是機會?
“你們難不成還真的相信頡利是真心來降我大唐?”李靖神色平靜的看著眾人說道:“他若果真願降,何須等到今日?”
李靖在軍中還是有著很高的名聲的。
聽到這話,眾將士不由得皆是陷入到了沉思。
“如今我大唐兵鋒正盛,若我所料不錯,這頡利此舉定是要拖延時間。”
李靖再次說出了自己的判斷,但似乎突然就想到了什麼,眼神猛地便是一變,看著眾將問道:“前些十日不是說太傅已經從朔方動兵了嗎?”
“如今可有消息?”
聞言,眾將皆是本能搖了搖頭。
有著陰山阻隔。
白道川的消息可沒那麼快傳過來。
“此事先暫議,立刻派人去打探太傅的消息。”
說話間,李靖直接走到了堪輿圖麵前,緊緊的盯著陰山的後方。
突厥一定是出了什麼大事。
若是不然得話,頡利可汗是絕對不會突然做出這種選擇的,就算用計都不至於如此。
“唯!”
眾將士沒有猶豫,立刻拱手而去。
無數斥候從軍營之中而出,終是將整個白道川的情況給帶了回來。
而在得知到這個消息之時。
整個唐軍的大營,都徹底的寂靜了。
千裡奔襲;
直毀敵軍糧草大營;
從根本之上便徹底斷絕了敵軍的核心。
依舊是熟悉的顧氏子弟風格,但這一切又都是這麼的夢幻。
在當前這種風雪交加的環境之下做出這種事,其中所需要麵對的艱難與凶險是旁人難以想象的。
雖然他們現在還是占據著很大的優勢。
但顧氏此舉,便是相當於為他們保底了,無論能否攻下陰山,東突厥都不可能再會有反撲的可能了。
一切的疑惑在這一刻瞬間迎刃而解。
也怪不得頡利可汗會生出投降的心思。
“將軍,是否該.”一名偏將急切開口,話音未落,李靖已抬手止住。
他踱步至堪輿圖前,蒼鷹般的目光掃過眾人:“不可。這些日子,東突厥數名統領莫名消失,其中必有蹊蹺。”
李靖在陰山內部同樣也是有著內應。
在當前的局勢之下肯定是會有著部落想要投降大唐,隻不過這些部落實在太弱影響力太小了而已。
火光映得他銀發如霜,卻掩不住眼中躍動的鋒芒。
“昔年昭烈侯有言,安定隻在利刃之下。”
他猛地抽出腰間佩刀,刀鋒劃破帳中凝滯的空氣,“如今時機已到!”
“除非頡利親自縛手來降,否則大軍攻勢絕不能停!”
“一息的猶豫,都可能讓敵寇重整旗鼓。”
軍令如山,帳內諸將齊聲領命。
白道川的消息已經讓他們更加自信了,對於所有大唐將士而言,這一戰的功勞都已經有了。
至於頡利可汗投不投降——他們已經不在乎了!
不投降,那直接打進陰山便是。
如今白道川已經丟失,他們斷定顧彥的下一步動作一定是配合他們前後夾擊,進攻陰山。
前後夾擊之下,又豈無立功的可能?
不僅僅是他們這樣想。
包括頡利可汗同樣也有著這種心思,為了防止這種情況,他隻能分出兵馬用來防範後方再次遭遇到偷襲。
整個陰山的局勢愈發的嚴峻。
根本就沒有人能料到,顧氏會放棄當前的戰機,放棄陰山而前往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