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上下,一片沸騰。
無形的風浪在暗中不斷積聚,隻差最後一個導火索便能夠引爆一切。
次日,李治直接下旨將王皇後的家人們禁足。
——這是赤裸裸的攻勢。
顧靖的支持讓他有了無與倫比的自信,就這樣向眾人宣誓著屬於帝王的威儀。
此舉就太過明顯了一些。
到了如今,哪怕就算是初入朝堂之人也已經察覺到了其中的不對勁,更是隻感如履薄冰。
每每到了這個時候,眾人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昔年的顧氏來。
昔年的顧氏雖然會讓很多人看不到前路。
但同樣的也能免去太多的爭鬥。
可不僅僅隻有李勣想要作壁上觀,不去插手這敏感之事。
畢竟這種事的代價太大了。
但可惜的就是,可不是所有人都有著中立的資格。
在這波詭雲譎的朝堂之中,向來就是一步踏錯步步皆錯,容不得他們不謹慎一些。
不得不說,李治同樣也是有著一些政治手段的。
就在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之後。
他立刻便去拜見了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甚至還帶上了禮物,以一個晚輩的身份去和他們碰麵。
而話裡話外的意思,都是勸他們“順水推舟”,不要輕易摻和這件事。
但無論是長孫無忌也好,亦或是褚遂良也罷。
兩人根本就不可能會有什麼退路。
他們的身份地位擺在那裡。若就此放棄王皇後,在關隴貴族之中,他們的聲望將頃刻墜入冰點。
將來……還有誰會願意追隨他們?
他們確實位高權重。
但既如此,便同樣也要承受著背後所需的代價。
兩人無論如何都必須要試一試!
去幫王皇後擋住這一劫。
顧氏始終都未曾去摻和這其中的一切。
而且在顧氏的影響之下,此事絲毫未曾影響到朝堂的運轉,無論是哪方官員都不會將這種事捅到明麵上。
李治可謂是步步緊逼。
顯然,他也明白若是將自己的全部想法都透露出去後,那所造成的影響到底會有多大。
武則天的身份太敏感了。
他不可能將此事在這種時候暴露出去,隻能一直都在緊盯著王皇後之事。
李治開始每日上朝,而每天都繞不開的問題就是對於王皇後的調查質問.
而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也隻能就這樣拖著。
雖這樣確實也能給李治帶來一絲阻力,但又豈能攔得住皇帝?
說白了,李治現在隻是沒有翻臉罷了。
他的性格就是如此。
這畢竟是李世民留下的托孤大臣,而且如今的發展也不同於原本的曆史,現在的他還不想著徹底撕破臉皮。
但這也隻是短暫的。
身為皇帝,要是他的想法一直受到乾涉,那麼就算是再怎麼仁厚之人,也終有一日會忍不住。
而屆時,又有誰人能阻?
一切似乎都已經注定了結果,無論關隴貴族們再怎麼掙紮,都不可能拗得過皇權。
包括群臣們也已經看清了一切,紛紛站在了皇帝的麾下。
對整個關隴貴族們展開了圍攻。
——關隴貴族的處境與曆史之中完全不同。
在原本曆史之中。
因為其勢頭太大的關係,就算其他世族對其不滿,在沒有發生大事之前也不可能去公然與關隴貴族們作對。
而反觀如今呢關隴貴族還遠遠不到一家獨大的時候。
但他們其中不少人處事的態度卻仍是與原本曆史之中一般無二。
這就注定會引起很多人的不滿。
而現在,恰恰就是他們需要償還的時候。
一方歡喜一方愁。
這句話,用來形容當前大唐的朝堂,可謂淋漓儘致。
武則天並未涉足前朝。
——這便是她最為高明之處!
她深知顧靖的底線,也清楚自己與王皇後、蕭淑妃母族之間的懸殊。加之如今的曆史軌跡已全然不同,她既無染指朝堂之機,此刻更不宜輕舉妄動。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身份擺在那裡,與其妄動,不如靜待。
然而,蕭淑妃卻截然不同。
如此緊急的朝堂局勢,終令她窺見了千載難逢之機。
對皇後之位的渴望,已徹底衝垮了她的理智——她絕不能錯過這稍縱即逝的良機,自是要竭儘全力去爭!
就在幾日之後,蕭淑妃的母族以及一些聯係極深的家族立刻便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開始支持皇帝並對關隴貴族們展開了攻勢。
——爭鬥徹底打響。
在當前的這個局勢,根本就沒有人去關注到武則天。
哪怕皇帝寵愛她又能如何?
無論是她的身份也好,亦或是母族的地位也罷,都不支持她成為皇後。
在很多人眼中,她是完全沒有機會去爭的。
但蕭淑妃就不同了。
蕭淑妃的母族雖比不過王皇後,但同樣也不差。
最關鍵的是——
蕭淑妃有兒子!
這是王皇後比不了的優勢所在。
就在這種情況之下,整個大唐的朝堂立刻便派係分明了起來。
甚至就連顧氏之中都有一些人覺著蕭淑妃可為皇後。
這就是有子嗣能給蕭淑妃帶來的優勢!
六月;
朝堂有大臣彈劾王仁祐,稱其長子仗著家族勢力,展開地方為非作歹,徹底拉開了這一戰的序幕。
李治震怒。
並且還敕令詳查此事,並避開了禦史台。
這就是明顯的態度了!
禦史台在如今就是代表了顧氏,代表了朝堂之中的絕對公正,李治也不願意將顧氏拉到這種朝堂爭鬥之中。
但此舉,恰恰又會給出很大的拉扯空間。
對於蕭淑妃一派的反攻,關隴貴族們可謂是眾誌成城。
又有誰會願意讓出手中的權利?
這已經不僅僅是廢立皇後的問題了,而是純粹的黨派爭鬥。
隻要王皇後失勢。
那關隴貴族們的影響力將會迅速跌到冰點。
就在數日之後,關隴貴族開啟了反擊,開始針對起了對方的官員,甚至是想將顧氏扯下場。
讓整個局勢更加的混亂。
他們現在確實處於弱勢,李治無論再怎麼樣都是皇帝,他們這就已經在相當於逆大勢而為了!
也唯有將顧氏拉下來,才能徹底保證這其中還能稍微公正一些。
在顧氏的監督之下,大唐的吏治確實還算是清明。
但這種清明卻並不代表著完全沒有問題。
這是不可能的。
哪怕就是顧氏也不可能完全控製的了官員的特權以及貪腐問題,唯一能做的也隻能是稍微約束,讓這一切都保持在可控範圍之內。
如今這種爭鬥,雙方自是可以隨便找到對象。
哪怕就算不針對官員,也可以針對他們的家人,造成影響。
對此,顧氏自是不可能下場。
且不說李治不會答應。
顧靖同樣也是如此,顧氏如今就是大唐一切都在控製內的最後一道門檻,隻要顧氏下場,那整個結果肯定就會愈發的不可控。
要保證禦史台的公正也就必須要嚴厲。
而這其中牽扯太多!
整個朝堂之上,可謂是一片腥風血雨。
李治一直都沒有選擇撕破臉,這確實是讓很多人感受到意外。
也唯有真正站在最高處的幾人能夠感覺出來,李治這是在耗群臣的心思,更加方便他最後做出不同的選擇。
他如果現在要攤牌的話,群臣定是會直接站到同一條線上。
這就是李治的政治智慧!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此事就這樣僵持了起來,關隴貴族們的影響力確實足夠大,再加上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這兩個托孤大臣在。
其他人要想贏他們,自是不可能這麼簡單的。
而雙方的手段同樣也在隨著時間變得愈發肆無忌憚。
永徽五年,七月末。
一則驚人的消息再次從後宮之中傳出。
——雍王李廉遭人投毒!
雖因救治及時未曾身死,但也形容枯槁,精神恍惚,恐已傷及根本,不知何時才能修養好,朝野為之震動。
雍王李廉可是蕭淑妃的長子!
平日裡聰明伶俐,極為好學,頗受李治寵愛。
這個時候出現意外絕對算是對蕭淑妃的最大削弱!
李治也懵了!
萬萬沒料到此事竟然會發展到這個地步。
竟然會有人膽敢對他的兒子下手,這無論放在任何朝代,都是一個帝王絕對不可忍受之事!
這一次,他讓顧氏插手了!
——查!
無論涉及到任何人都要查個清清楚楚!
但就在當日,一個皇後宮內的宮女便在宮內跳井自儘,這本是無人關注之事,但最後的各個證據卻都指向了這個宮女。
一切似乎都有了答案。
但不少疑問卻仍是藏在顧靖的心中。
王皇後真的有這麼大的膽子嘛?
而且王皇後平日裡便對手下之人極為嚴厲,如今又被軟禁眼看著即將失勢,真的會有人甘願付出生命幫她做這些事嘛?
這些問題可能是有著先入為主的關係在。
因為顧靖知道,無責添加這些年來早已漸漸收服了整個後宮內的宮女,幾乎所有人都在感念著她的恩情。
這似乎是一個不難想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