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數據怎麼看怎麼都是會餓死的數據,大綱的事根本就沒在意。
直至後來上了推薦數據直接快速漲幅了起來,魚才開始在碼字的間隙去完善大綱,但你要說特彆詳細,又怎麼可能?
做的最為詳細的自然是魚最了解的朝代大綱。
排除掉漢,便是北宋、元、明的劇情,這些劇情在當時的狀態之下真是想的十分通順。
而隋唐就是魚最陌生的。
當然,這個陌生並不是說魚什麼都不懂。
要說正常和彆人聊天交流,魚自然也能說出來個一二三四來。
但要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創作,包括在有了近百萬字的劇情前提之下進行推演,這就真的不是魚能夠完全駕馭的了。
這是很嚴肅的問題。
自寫到隋唐之後,魚幾乎每天都在查資料,每次碼字的時候開著幾十個網頁,碼完字之後也是不斷的補充知識。
這就會導致整個人腦子都極為的混亂。
休息也休息不好,在各種資料之下,創作起來也是如履薄冰。
包括這一卷經常發生的問題就是搞錯人名,比如把李承乾寫成了李隆基,顧靖寫成了顧泉雲雲,都是因為腦子裡的東西太多了。
這就導致更新是真的快不起來。
寫這類題材的小說就是如此,你不能隻看當時的曆史資料,包括後續各種資料雲雲都要去詳細的了解。
總而言之,魚的壓力極大。
這也是更新變慢最大的原因,魚實話實說。
當然,兄弟們也可以放心,細綱雖然很卡但是大綱還在,路是不會彎的。
包括兄弟們的評論魚也都看了。
說隋唐的劇情不如兩漢精彩,這一點魚是肯定承認的。
怎麼說呢....
這同樣也有著創作狀態的原因吧,長時間的碼字壓力加上各種瑣事真是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創作狀態。
當時想劇情自己也很爽也很順暢。
但現在真的摳腦殼。
不過如今也快要過去了,在此之前也可以和兄弟們再說一句,北宋、元、明時期的劇情是我那時候想出來的。
也是本書變化最大的時期,也是魚自認為的本書最大高潮。
包括和其他作者朋友聊起大概的劇情,對方也說爽的很....
兄弟們可以期待一下。
就這樣。
魚再次感謝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