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盧克宮。
這座皇家城堡位於巴黎西郊塞納河左岸的聖盧克鎮,雖然在後世不出名,但在此時卻是與盧浮宮和凡爾賽宮齊名的三大皇家宮殿之一。
即將滿三十四歲的法蘭西第一執政拿破侖,正在聖盧克宮中沉思著,這位曆史上大名鼎鼎的法蘭西帝王比莫子布小了二十二歲,是妥妥的後輩。
曆史上拿破侖在此時,已經把法蘭西執政府改建為法蘭西帝國,並已經獲得了法蘭西皇帝的稱號,隻是還沒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儀式而已。
但這個時空,因為歐洲之外有了大虞這個龐然大物存在,拿破侖要謹慎的多,為了稱帝,在私底下與大虞進行了十幾輪的溝通。
甚至通過路易斯安娜的法蘭西移民首領,麵見了大虞皇五子,封地在北美西海岸的燕王莫洲楨,以征求東方大皇帝莫子布對他稱帝的看法。
莫子布能有什麼看法呢,當然希望狠狠地打起來啊,於是他立刻指使燕王莫洲楨秘密回複法蘭西。
賽裡斯帝國與法蘭西執政府沒有利益衝突,也無意幫助波旁王朝複辟,隻要新成立的法蘭西帝國能好好安葬路易十六夫婦,便再無彆的要求。
得到莫子布的回複,拿破侖也多了個心眼,他一邊向莫子布承諾未來的法蘭西帝國絕不會乾涉東方事務,一邊詢問是否能與賽裡斯帝國達成一個盟約。
一個法蘭西為西方盟主,賽裡斯為東方之主,兩家合力統(瓜)治(分)世界的盟約。
莫子布知道這是一個試探,如果大虞不在這上麵做出回應,拿破侖就會有所的警覺。
於是他當即讓燕王莫洲楨派出密使,搭乘新西班牙(墨西哥)的大帆船前往馬德裡,與拿破侖的兄長約瑟夫.波拿巴展開談判。
雙方像模像樣談判的進行了七輪,級彆最高的一次由燕王莫洲楨側妃吳氏的父親,北賀州總督轄區協理大臣,內勳歸仁伯,安南漢人吳文楚出麵。
直到現在,基本已經進入了最後階段,大虞在盟約中與拿破侖約定,雙方以波斯高加索伏爾加河烏拉爾山為界,瓜分整個亞洲大陸。
其餘地方北賀洲屬於大虞,南賀洲屬於法蘭西,南部非洲屬於大虞,北部非洲是法蘭西勢力範圍。
看起來真的非常像模像樣,但這就是莫子布為了法蘭西能自信十足的跟全歐洲打起來,純純忽悠人的。
傻子才會簽這樣的條約,把世界秩序搞成東西方對抗的模式。
“兄長,處死昂吉安公爵帶來的影響,比我們預料的要嚴重的多,我們似乎有些太著急了。”
到了此時還能在拿破侖麵前直言不諱指出錯誤的,就隻有他弟弟呂西安.波拿巴了。
因為拿破侖一步一步走到現在,長袖善舞,膽大心細的呂西安.波拿巴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拿破侖緩緩點了點頭,他也有點意識到自己確實隻考慮了國內的因素,而沒有充分考慮國外的影響。
去年,也就是1804年的時候,拿破侖遭遇一次非常危險的刺殺。
保皇黨人投擲的炸彈,差點扔進了拿破侖的馬車中把他當場炸死,被嚇的渾身白毛汗的拿破侖立刻在國內展開了對保皇黨的追捕。
而自從法蘭西共和國建立以來,法蘭西境內的刺殺活動就非常猖獗,因為這是保皇黨人最後的手段了,他們傾儘所有,在法蘭西國內到處物色刺客。
同時在法蘭西共和國刺殺大人物,也比在波旁王朝時期要方便的多。
因為波旁王朝怎麼說也是一個封建社會,其人員的流通,百姓對於貴族的人身依附比共和國時期要強的多。
法蘭西共和國建立以來,為了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當然不可能再大規模限製人口流通,也必然要打破人身依附。
因此大城市中多了很多外地來的,希望在城市中找到一份工作的盲流,極度窮困下,稍微花點錢就能讓這些人乾不要命的活。
然後,拿破侖收到了一封密信,信中說上次的刺殺活動是孔代親王指使的,策劃者則是孔代親王的兒子昂吉安公爵。
大怒的拿破侖立刻派軍隊直接渡過萊茵河,從巴登選帝侯國將壓根沒想過拿破侖會派人來抓他的昂吉安公爵,跨境逮捕到法蘭西受審。
在被關押的文森堡中,昂吉安公爵路易.安托萬對所有的罪行都進行了否認,堅決不承認他參與了刺殺拿破侖.波拿巴的活動中。
臨行前昂吉安公爵悲憤的大喊:“我為從未犯下的罪行赴死,那我的鮮血就將浸透他的王冠!”
之所以昂吉安公爵如此悲憤,因為拿破侖收到的有關昂吉安公爵參與了刺殺的密信,並不是信,而是被捕保王的朱安黨人喬治.卡杜達爾的供詞。
他招供,會有一位親王會到達法蘭西,親自主持對拿破侖的刺殺。
但實際上這是經過幾個中間人轉述後發生的誤傳,也有可能是喬治.卡杜達爾為了立功,故意誇大其詞。
壓根就沒什麼親王,而是比利時王子莫公澤安排了人,要來給喬治.卡杜達爾這些朱安黨人,送來利於刺殺的左輪手槍和新式高爆炸彈。
負責審訊的警察總監雷尼耶如獲至寶,他根據這段話,不斷進行加工,最後把目標鎖定在了居住巴登的艾登海姆,與法國阿爾薩斯僅一河之隔昂吉安公爵身上。
這完全就是拿破侖授意的一場栽贓陷害的政治作秀,目的有三個。
首先從政治上來說,拿破侖需要向公眾展示有波旁王朝血脈的貴族,依然在從事反對革命的事業。
那麼為了保衛革命,必須要讓他拿破侖.波拿巴擔任革命者的皇帝,來保衛大革命的成果。
實際上,就是保障跟著拿破侖一起成長起來的革命政府新貴們的利益。
他們害怕波旁王朝複辟後會失去一切,也非常希望拿破侖當了皇帝後,他們可以當親王,當公爵。
從個人方麵來說,拿破侖需要利用這件事大規模清洗國內殘存的保王黨人,以及狠狠震懾流亡在外的保王黨。
讓他們不敢繼續猖獗的利用刺殺作為手段,來威脅拿破侖的生命安全,拿破侖生怕自己哪一次不注意,就被這些人得手了。
最後拿破侖需要打擊他最大的政敵,在擊敗神聖羅馬帝國時發揮了巨大作用的讓.維克多.莫羅將軍。
在此時的法蘭西執政府,莫羅將軍是唯一在軍隊中威望勉強能跟拿破侖抗衡的人。
因此執政府中所有反對拿破侖的勢力和單純討厭帝製的人,都開始在莫羅將軍的麾下集結。
拿破侖迫切需要用這次刺殺來栽贓莫羅將軍,讓國民相信莫羅將軍勾結了波旁王朝的流亡者來刺殺他,企圖破壞大革命成果。
如果單從這三條來看,拿破侖的目的全部達到,這場政治鬥爭他大贏特贏非常完美。
波旁王朝處心積慮要殺死拿破侖,確實讓他的追隨者們大為緊張。
就連在大革命中得到了貴族和教士集團一些土地的農民們都很緊張,他們開始主動要求拿破侖登基,建立能更加能保護大革命果實,也能對拿破侖進行更高規格保護的法蘭西帝國。
莫羅將軍也被拿破侖徹底打倒,牽扯進這樁刺殺風波,使莫羅將軍名聲掃地,被軟禁在了西班牙,形同流放。
而在外麵流亡的波旁王朝貴族們也被嚇壞了,生怕像昂吉安公爵那樣被抓回去處死,此後十年間,他們基本停止了針對拿破侖個人的暗殺。
但處死昂吉安公爵在國外引起的風波,卻遠超波拿巴兄弟的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