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莫子布此時站在莫公澤的位置,他就會發現,歐洲曆史上的拿破侖戰爭,實際上就是一個比誰沒有那麼爛的戰爭,至少在前幾次絕對是這樣的。
拿破侖.波拿巴出身可以說比較低微了,雖然他天賦橫溢,在戰爭中的指揮藝術和統帥能力放到中華五千年曆史上,也是可圈可點,能排到前十甚至前五的存在。
但在政治智慧和整體大局的戰略眼光上,拿破侖被他的出身和受過的淺薄教育,給拖累了,而且是嚴重拖累。
因為拿破侖此時拿到的,是始皇帝的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的劇本,或者說是漢高祖的老驥伏櫪,承秦遺誌統合天下的劇本。
這兩個劇本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整合一個文化相近的地區,做開天辟地頭一遭的事情。
中華曆史上如果沒有以始皇帝為代表,秦國曆代君王統一天下的理想,比一直踐行。
沒有漢高祖建漢之後,繼續一步步完善大一統,將又快要散成一團的中華整合起來,就不會有後世華夏文明分久必合的韌性。
歐洲,可以說也走到了這個極為關鍵的路口,命運把這個重任交給了拿破侖.波拿巴。
但實在可惜,拿破侖沒有始皇帝那樣的家學淵源,也沒有漢高祖那樣天縱英主,見微知著,無師自通。
他在軍事上是成功的,但在戰略上卻是一直在不斷犯錯誤,最後把所有可以拉攏的人,轉著圈的得罪了一個遍。
包括但不限於把普魯士逼到反法同盟中去,進攻曾經的鐵杆盟友西班牙,對著隻想保留最後麵子的亞曆山大一世臉上猛扇,逼的俄國人舉國跟他死磕。
特彆是拿破侖求娶亞曆山大一世妹妹葉卡捷琳娜.帕夫洛芙娜的事情,堪稱作死小能手的經典操作。
因為亞曆山大一世是個戀妹狂魔,跟他妹妹葉卡捷琳娜.帕夫洛芙娜有染,說是妹妹,實際上還是最愛的情婦。
亞曆山大一世甚至將妹妹葉卡捷琳娜.帕夫洛芙娜當成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當時兩人同時住在聖彼得堡城,但隻要超過一天沒見麵,就必定要肉麻通書信的。
這種情況下,拿破侖這哪是上門去求親的,他是上門去給亞曆山大一世戴綠帽子的,是嫌法軍扇亞曆山大一世的臉還不夠,他還要親自去扇。
結果就是這一個求婚意向,成為了壓倒亞曆山大一世的最後一根稻草,使得這位號稱神聖王的沙皇徹底又堅定的走上了反對法蘭西的道路。
就這樣,靠著拿破侖毫無遠見,迷信武力的神操作,文化差距並不大的歐洲,失去了最後一次統一的機會。
至少說,西歐法蘭西周圍這一票國家,文化差異真不大。
大航海時代又有了海上商船的連接,彼此經濟活動緊密,不存在以往那種單靠地形就可以割據的情況。
更重要的是,法蘭西啟蒙思想和大革命深刻影響了這幾個國家,他們內部把法蘭西當成老師的知識分子和社會高層,說是車載鬥量絕不為過。
可以說,時機和生產力都成熟了,拿破侖如果有始皇帝和漢高祖的眼光與手段,是非常有可能將英法西意四國捏成一個整體的。
真要這四國能組合到一起,那就是真正的羅馬帝國重生了,世界曆史也不會再有美利堅什麼事。
隻可惜,這種事沒有如果。
1805年10月3日。
在法蘭西皇帝拿破侖.波拿巴的命令下,法軍大兵團向萊茵蘭地區開進。
右翼以讓.拉納和若尚阿.繆拉為主,大名鼎鼎的帝國近衛,也就是曆史上的拿破侖老近衛軍就在右翼中。
中軍以路易.達武的第三軍,讓.蘇爾特的第四軍為主力。
左翼則包括貝爾納多特的第一軍,奧古斯特.馬爾蒙的第二軍,以及少量巴伐利亞公國仆從軍。
三路大軍接近十二萬,浩浩蕩蕩,軍容之鼎盛歐陸罕見,他們不但行動迅捷,紀律嚴明,且士氣高昂,高唱戰歌的戰士們隻用雙腳,一天就能夠行軍超過四十公裡。
這是由於法蘭西大革命的果實雖然落到了拿破侖及其追隨者手中,他們當上了皇帝、親王、公爵和元帥,但這勝利的果實他們沒有全部吃完。
其中一部分主要以土地的形式,流入了社會的最底層,造就了超過兩百萬擁有三十畝左右土地的中農,以及一些富農。
甚至許多革命前無地的農戶,也擁有了幾畝可以讓一家吃半飽的寶貴土地。
這與大革命之前百分之九十農民隻有用百分之三十最差土地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同時大革命還廢除了大量強加在農民身上的苛捐雜稅,極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幾乎完全砸碎了農民對貴族的人身依附。
可以這麼說,儘管法蘭西大革命中的土地革命非常不徹底,無地農民在所有農民中的占比依然超過三成。
但作為歐洲曆史上第一次出現中華這種耕者有其田的進步政策,法蘭西大革命第一次在歐洲實現了破除貴族迷信,其所帶來的威力是巨大的。
數百萬法蘭西中農為了保衛他們在大革命中得到的土地,踴躍參加了帝國軍隊,以飽滿的熱情為國家獻出忠誠。
而與之相對比的,英格蘭的士兵是警察拿著繩子,從各大城市的貧苦工人,各地鄉村極度貧苦的農民中,強行征召的。
奧地利的士兵,也是在政府出動秘密警察的高壓下,逼迫所有適齡男子都必須登記,然後從中挑選的。
至於沙皇羅斯帝國,絕大部分的基層士兵完全是由毫無人身自由的農奴組成。
這些社會的最底層,沒有享受到多少好處,拚命的事卻要由他們來承擔,能有多少主觀能動性就怪了,一旦嚴酷的軍法控製不住他們,逃跑是必然的。
可以說,戰爭還沒開打,就已經勝負已定。
。。。。
奧地利,薩爾茨堡。
奧軍的軍事會議完結,作戰方案正式敲定,奧皇弗朗茨一世力挺的新任參謀長卡爾.馬克.馮.萊貝裡希男爵,得意洋洋的收獲了掌聲。
以他為首的這些奧地利主戰派,給出的作戰方案是入侵巴伐利亞選侯國,促使法蘭西軍隊主動來進攻。
此時以慕尼黑為中心的德意誌南部巴伐利亞選侯國,是德意誌民族中除了奧地利和普魯士以外,最強大的的。
特彆是1777年,維特爾斯巴赫家族幼房的巴伐利亞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三世薨逝並絕嗣。
同為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長房,普法爾茨選帝侯卡爾.泰奧多爾兼任巴伐利亞選帝侯之後。
經過半個世紀的拆分,維特爾斯巴赫王朝再次一統巴伐利亞、普法爾茨兩個選帝侯國,實力飛速攀升。
而此時,他們又投靠了法蘭西,希望利用法蘭西的力量壯大巴伐利亞,讓巴伐利亞成為歐陸新強國。
為此,繼任的巴伐利亞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甚至捏著鼻子,同意把自己的女兒奧古斯塔嫁給拿破侖.波拿巴的繼子歐仁.博阿爾內,以幫助對方從非貴族上升到頂級貴族的行列。
從這些方麵來說,奧軍參謀長萊貝裡希男爵選擇進攻的敵人沒有問題。
巴伐利亞一直是神羅內部的不安分者,1779年奧地利還與之爆發過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現在又投靠了法蘭西帝國,可以說是奧地利的腹心之患。
奧地利攻打巴伐利亞,既能解決臥榻之側的潛在強敵,又能攻法蘭西帝國之必救,調動法蘭西人來進入奧軍布置好的口袋中。
但是,萊貝裡希男爵這個計劃中很大一部分,是要依靠俄軍來協助防備奧軍右翼的,不然十幾萬奧軍不可能單獨擊敗十幾萬法軍,必須要俄奧聯軍一起作戰才行。
而俄軍雖然連沙皇都到了維也納,參與了反法同盟成立的會議,但俄軍的主力,仍然還在波蘭南部,靠近波西米亞的地方。
這倒不是俄軍故意拖延,而是主要由農奴組成的俄軍,士兵實在缺乏主觀能動性,不是被軍官逼的沒有辦法,他們就不願意快速行軍。
俄軍的這種情況,在與大虞的裡海北岸之戰中稍微好點,因為當時是保家衛國,害怕大虞衝進來在他們家鄉燒殺搶掠,所以積極性很高,當然大虞也是這麼乾的。
而這次,是遠征去他們完全沒去過的地方,跟對他們家人和財產毫無威脅的法軍作戰,俄軍上下的行動能力和作戰意誌陡然降低了一個緯度,行軍速度慢的離譜。
滿場讚譽聲中,飄飄然的萊貝裡希男爵突然看到了三個不合群的家夥。
皇帝的親弟弟卡爾大公,堂兄斐迪南.約瑟夫大公。
以及萊貝裡希男爵最討厭的比利時親王、特蘭西瓦尼亞大公兼匈牙利總督斐迪南.卡爾.阿爾布雷希特親王,也就是莫公澤。
反對他這完美作戰計劃的,就是這三個家夥。
“這實在太不合理了,俄軍現在剛剛進入波西米亞,距離這裡至少還有一百維也納裡,這麼遠的距離,俄軍急行軍也至少需要十五天以上。
如果在這個空隙,法蘭西的軍隊趕來,是完全可以將我們反包圍的。”
此時奧地利帝國裡程單位用的是維也納裡,一維也納裡相當於大約7.3公裡,也就是說,俄軍距離到達指定位置,還有至少七百公裡。
卡爾大公說俄軍能在十五天趕到,已經是非常高估的了。
萊貝裡希男爵見到皇帝都已經認同的他的作戰方案了,這三人還在反對,於是不管卡爾大公的身份憤怒的回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