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跑CEO的職務交替悄然無聲。
裴毅在春節前夕,帶領團隊,在廬州的外賣市場繼續攻城掠地。
配送部的正式騎手數量,也從90多人,極速膨脹到了500多人,並且還有一支600多人的兼職外賣隊伍,用來緩解高峰期的配送壓力。
正常來說,以筷跑的單日訂單量,至少需要1500名外賣騎手,才能消化掉10萬單的配送任務。
可當前有70%的訂單來自一環以內,筷跑的經營範圍較為集中,再加上智能配送係統,才勉強維持住配送時效。
一旦業務向更遠區域拓展,現有係統和運力將麵臨極大考驗,配送延遲率恐怕會直線上升。
若不能及時擴充運力、優化算法,即便投入再多補貼拉新,也難以支撐住快速增長的訂單量,反而會因配送體驗下降,導致用戶流失。
因此,儘管年末將至,筷跑的人事部還在緊鑼密鼓招人,每天入職的新員工高達50多人。
這些人裡,既有24券的地推招商,也有滿座、高朋的研發工程師。
千團大戰中,每個月都有大量團購網站倒閉。
向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優秀人才。
筷跑則借此機會,迎來了發展壯大的好時機,對底層招商來說,外賣和團購業務完全沒有行業壁壘。
兩者的工作模式幾乎一樣,加入筷跑後,立刻就能將以前的團購商家資源,一比一複製進筷跑。
甚至可以說,團購網站的倒閉速度,與筷跑的商戶增長趨勢呈反比。
另一邊。
筷跑的發展近況,自然引起了馬文騰和柳誌平的注意。
“這小子損得很,拉著企鵝溜了一圈,連5%的股權都不肯鬆口。”
馬文騰坐在辦公室裡,笑著罵道。
“倒也不至於,既然他開了口,肯定是想要融資的,無非就是價格問題。
我給筷跑的估值定在3億,結果他轉頭就在拚唄上開了一個入口,把筷跑的日訂單刷到了10萬量級。”
柳誌平搖了搖頭,同樣一臉無奈。
他算看明白了,但凡涉及陳延森的項目,要是不拿出三倍、五倍的溢價,對方壓根不會接受融資。
“讓林晨峰按現在的訂單規模,對筷跑重新評估,儘快完成融資。”
馬文騰吩咐道,他不想錯過投資筷跑的最佳時機。
畢竟DST和金沙創投,都對筷跑表現出了強烈的投資意向。
如果企鵝再猶豫,保不齊陳延森就會選擇其他風投機構。
“我明白。”柳誌平點頭應道。
與此同時。
金沙創投的朱嘯虎、DST的周受誌、紅杉資本的沈南鵬均收到了筷跑的最新動態。
他們也沒想到,原本不受重視的外賣模式,在與流量、資金的碰撞下,竟能迸發出如此驚人的發展潛力。
周受誌一番思考後,給陳延森打去電話,提出入股請求,估值給到10億。
陳延森笑笑,委婉拒絕了。
DST在國內確實投了不少互聯網公司,但除了資金以外,並不能為筷跑提供額外的生長養分。
而陳延森,並不缺錢。
周受誌隻能遺憾地退出了筷跑的A輪融資角逐,至於餓了麼,他私下裡考慮過,但在實地考察後,就直接放棄了。
與筷跑對比,餓了麼在配送時效、訂單處理係統和騎手團隊建設上,都遠不如筷跑。
章旭豪拿到金沙創投的100萬美幣後,隻對網站進行了升級改造,並在技術工程師、產品經理、市場運營人員身上,投入了太多資金。
但周受誌更為重視的地推BD,餓了麼卻做得一塌糊塗。
作為一家外賣平台,一頭鏈接用戶,另一頭鏈接商戶,餓了麼在這兩方麵,都沒有出色的成績,周受誌自然看不上。
這也是朱嘯虎不肯再投章旭豪的緣故。
此時的章旭豪,卻坐在阿狸戰略投資合作部的會客室,惴惴不安地等待著。
在筷跑的壓力下,他幾乎找遍了交大校友圈的人脈,卻並未拿到一毛錢融資。
於是他又把目光盯上了杭城的金主。
吱呀一聲!
房門被人推開。
章旭豪連忙起身,主動迎了上去。
門口站著一個光頭中年人,穿著一套藍西裝,身後還跟著兩名助理。
“季總,久仰大名!”章旭豪身子微欠,麵帶討好的問候道。
這時,阿狸戰略投資部的真正老大還是蔡信,季剛隻是總經理,還沒坐上負責人的位置。
不過,對於餓了麼這種量級的投資案,季剛也能全權決定。
“章總,請坐。”
季剛微微一笑,應聲回道。
在決定見章旭豪之前,他研究過餓了麼,也研究過筷跑,對於這種有彆於團購模式的O2O生態,他確實有投資興趣,並且他的直係老板蔡信,也認為外賣在本地生活賽道,具備一定的成長潛力。
由於陳延森聯合亰東,共同與桃寶爭搶電商市場份額,馬立雲和蔡信並不想投資筷跑。
便把注意力放在了餓了麼身上。
“季總,這是餓了麼的商業計劃書,截止12月31日,餓了麼的注冊會員一共是6.7萬人,單日訂單量維持在1萬左右。”
章旭豪謹慎地遞上一份文件,緩緩介紹。
“你有信心打敗筷跑嗎?”季剛接過文件,低頭看了十幾分鐘,突然開口問道。
章旭豪愣了一下,但馬上反應過來,語氣篤定道:“餓了麼與筷跑之間,不過是差了些擴張資金,隻要阿狸願意投資餓了麼,我保證能在三個月內,趕超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