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說陳總拒絕了加盟菜鳥物流,但我認為,馬立雲的提議並沒有問題,倉儲和分撥中心的基建成本太高,比如在燕京,大家都得買地建倉庫,回本周期太長,還不如共享共贏。”
王衛滿心疑惑,在他看來,陳延森是個聰明的生意人,絕不會因為拚唄和桃寶的競爭關係,而放棄對自己有利的選擇。
“阿狸在1999年成立,主營B2B業務;桃寶在2003年成立,主營C2C業務;夭貓商城在2008年成立,主營B2C業務。”
陳延森沒頭沒腦地回答道。
王衛微微一怔,接著反應了過來:“你的意思是,馬立雲有做自營快遞的想法?不可能!阿狸巴巴一直都是輕資產的運營模式,對亰東的自建物流做法,向來是瞧不上的。”
“人是會變的。”陳延森言簡意賅地反駁道,說完,他打趣著問道:“王總,按理說,咱倆也是競爭對手,我給你解了惑,對我有什麼好處?”
“謝謝陳總,我考慮一下,如果真如你所說的一樣,算我欠你一個人情。”
王衛也很爽快,鄭重其事地承諾道。
“再說吧。”陳延森對王衛沒什麼信心。
馬立雲的‘忽悠’技能可不是浪得虛名的,王衛、陳德駿、俞衛驕等人,在上一世都栽到了他手裡。
雖然王衛是最先醒悟的人,可當順豐退出菜鳥時,也已經過去了四年。
此時的菜鳥羽翼已豐,沒過多久,馬立雲連裝都不裝了,索性成立了自營快遞品牌——菜鳥速遞。
陳延森在重生前,菜鳥速遞的服務範圍早已高達400多個城市,在全國有3000多個站點。
因此,陳延森早就看透了馬立雲打的什麼算盤。
就像對方猜想的那樣,前期他怕阿狸進入快遞行業,打亂了雲速快遞的擴張節奏。
等三通一達陸續落敗後,陳延森才把自己的真實想法暴露出來。
但有一點是真的,馬立雲要是肯讓出控股權,陳延森立馬出錢出力,幫阿狸把菜鳥物流的組織框架搭起來。
王衛對陳延森的話並沒有全信,畢竟拚唄和桃寶存在競爭關係,也許是對方不想讓阿狸涉足快遞行業,才故意這麼說。
這也是陳延森並不在意王衛‘人情’的原因。
一來,馬立雲把菜鳥物流的終極戰略目標,隱藏的極深;
二來,王衛是個多疑的人,無論陳延森如何解釋,他都會遵循順豐的利益做出決定。
應付完王衛,陳延森撥通了廖威的電話,兩人聊了半個小時,才掛斷電話。
接著,他打開了程偉星發來的財務周報,A輪融資的9000萬美幣,在與嘀嘀打車的補貼大戰中,消耗速度極快,眼看著就剩3000萬美幣了。
‘看來是該啟動B輪融資了。’
陳延森暗暗想著。
至於阿狸會不會追投,他則毫不在意,以馬立雲的行事風格,多半還是會屈服於利益,選擇最符合集團利益的操作。
與此同時。
唐山的網約車市場,隨著嘀嘀和快的打車進入,立刻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時期。
火車站、汽車站和機場航站樓,聚集著一堆熱情好客的司機,嘴裡不停地吆喝道:“打車不要錢咯!”
“免費坐車,上車就走!”
用當地司機的話來說,這年頭打車還花錢?
那不是傻子嘛!
“師傅,坐車真不要錢?你們出租車公司搞活動呀?”
這時,一名外地遊客,湊上來問道。
“你有智能手機嗎?下個快的打車和嘀嘀打車,每天都能免費坐兩次。”
司機笑著說道,但他可不會說,每次最多隻能減12元,沒了新客補貼後,最多也就立減8元。
但大多數的乘客,一聽免費打車四個字,都會毫不猶豫地下載軟件。
快的和嘀嘀打車,在燕京、常山、安次、津門和唐城,瘋狂地燒錢圈地,每天消耗的補貼費用高達2000多萬。
此刻,大家都在硬撐。
千度的李彥洪,對程維發來的財務報表,連打開的興趣都沒有。
不用猜就知道,上周的推廣費用不會低於7000萬,這種燒錢速度讓他感到肉痛。
7月27日,森聯資本啟動了快的打車的B輪融資,企鵝、DST、華科和金沙創投選擇追投。
馬立雲稍作猶豫後,便派了季剛,代表阿狸參加快的打車的B輪融資商討會。
與滴滴打車和程維相比,他更願意相信陳延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