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騎手的底薪是1400元,半個月就是700元。
汪慧文應了一聲,喊來一名助理,交代兩句後,讓其下樓去處理。
美團兼職騎手的注冊入口,才開放24小時,就有了400多名兼職騎手,按當前的發展趨勢,一個月就能拓展到一萬多人。
樓下那群人,還有什麼價值?
“操!隻給700塊,打發要飯的呢!”
“哎喲喂,真不地道!”
“700就700!”
三十多個外賣騎手,一半拿錢走人,剩下一半繼續罵娘,把王鑫的直係親友都問候了一遍。
直到巡檢所派人過來,雙方才協調一致,各自退了一步,美團加了100塊補償,騎手也各自散去。
這些人倒沒有直接回家,而是笑嘻嘻地拿著錢,陸續趕到了筷跑的外賣站點。
登記報名,簽訂勞動合同,領取工作服,一套流程走下來,美團的騎手小哥,搖身一變,就成了筷跑的外賣員。
至於美團的兼職騎手,狗都不乾!
第二天上午,朝陽區的美團騎手數量猛增,筷跑騎手立馬就注意到了這一現象,並把該情況彙報給了站點,接著傳回公司總部。
“兼職騎手,外包模式?這一招絕了!”
裴毅在得知後,馬上就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其實王鑫這招,采用的依舊是人海戰術,想要以量取勝。
如此一來,但凡想賺一碗麵錢的人,騎著自行車都能送兩單,配送效率低,但扛不住人多啊。
筷跑一直都在控製騎手部的人數上限,日均訂單量上升,才會啟動招聘計劃,從而保證每一位全職騎手的收入。
兼職騎手的數量,同樣得到了嚴格控製。
否則,訂單來了,到底是派給全職騎手還是派給兼職騎手?
一個行業瞬間湧入太多人,隻會造成人均收入的下滑。
短時間內,營收和毛利都是固定的,人越多,單價越低。
無論是外賣行業,還是其他商業領域,這個道理是通用的。
裴毅思索一番,理清邏輯後,掏出手機打給了陳延森,將美團在運力方麵的新變動,同步給了老板。
“老板,我們要不要提升兼職騎手的通過率,與美團爭搶閒散的運力資源?”
裴毅在彙報結束後,一臉謹慎地詢問陳延森的意見。
“不用管他!一天能跑20單以上的騎手,會自動流入到筷跑平台,王鑫這麼搞,短時間節約了成本,解決了運力不足的難題,但那些兼職騎手,很多都是玩票性子,對他們的約束力不強,就很容易造成大範圍的客訴問題。”
“訂單履約能力是一家外賣平台的核心不假,但商戶、用戶端和營銷活動側的規劃也很重要,你的優勢是什麼?”
陳延森問道。
筷跑的優勢?
當然是背後站著森聯資本,流量側有QQ和微信的二級入口、橙子應用商城、高德地圖、今日頭條和靈犀瀏覽器等,資金有集團、阿狸、企鵝等公司輸血。
要錢有錢,要流量有流量,兵強馬壯,實力雄厚!
“老板,我懂了。”裴毅笑著回道。
他應該用筷跑的長處去打美團的短處,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提升商家和用戶端的補貼力度,讓美團的騎手無單可接。
一旦賺不到錢,誰還願意陪王鑫玩?
掛斷電話後,裴毅立即拉上燕京筷跑的運營組、市場組、地推商務組和活動組的主管們開大會。
簡而言之,不管是團購還是外賣業務,補貼優惠一律拉滿,用價格戰把美團給‘卷死’。
團購新客每人發放一張10元無門檻優惠券,老客每天發一張5元無門檻優惠券。
1元秒殺、9.9元秒殺,一天開四場,從早上10點到中午12點、下午6點、晚上8點,將用戶牢牢鎖定在筷跑APP裡。
外賣新客立減15元,與美團持平。
從策略上就能看出,裴毅的打法與柳強東當初乾當當的戰術是一模一樣的,在穩住外賣市場的同時,用高補貼、零利潤的營銷方式,快速蠶食美團的團購市場份額。
“美團什麼時候退出市場,筷跑的補貼什麼時候停止。”
裴毅給華東、華北大區的負責人發了話,這次要把美團往死裡乾。
對於商戶,則采取了低傭金和免傭期的雙行規則,美團KA商戶如果願意簽‘二選一’的獨家協議,筷跑直接贈送三個月的免傭期。
從根源上,切斷美團後路。
筷跑的補貼戰一開,拉手、大眾點評和窩窩團跟著躺槍,用戶大量流失,全部奔著優惠去了筷跑。
當天下午,拉手網正式宣布,從即日起,產品更名為千度拉手網。
並高調加入了此番補貼戰,針對新客與老客,都拿出了極為給力的優惠政策。
大眾點評的張濤暗罵一句:“又來了一根攪屎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