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呂蒙借口生病不起,上書請求辭職。陸遜回去拜見孫權,詳細地說明了前麵的計策。孫權於是召回呂蒙到建業養病。呂蒙到了之後,入宮拜見孫權,孫權問道:“陸口的職務,從前周公瑾(周瑜,字公瑾)推薦魯子敬(魯肅,字子敬)來代替自己,後來子敬又推薦你代替他,如今你也必須推薦一位才學和聲望都很高的人來代替你,這樣才好。”
呂蒙說:“如果任用聲望很高的人,關羽必然會有所防備。陸遜思慮深遠,但是沒有很大的名聲,不是關羽所忌憚的人;如果馬上任用他來代替我的職務,一定能有所成效。”孫權非常高興,當天就任命陸遜為偏將軍、右都督,代替呂蒙鎮守陸口。
陸遜辭謝說:“我年輕沒有學問,恐怕不能勝任這個重任。”孫權說:“子明保薦你,一定不會有錯。你不要推辭。”陸遜於是拜謝接受了印綬,連夜前往陸口;交割了馬軍、步軍、水軍三軍的事務後,就寫了一封信,準備了名馬、奇異的錦緞、酒禮等物品,派使者送到樊城去拜見關羽。
當時關羽正在將養箭傷,按兵不動。忽然有人報告:“江東陸口守將呂蒙病危,孫權把他召回去調理,最近任命陸遜為將領,代替呂蒙鎮守陸口。如今陸遜派人帶著書信和禮物,特地來拜見您。”
關羽召使者進來,指著使者說:“孫權(字仲謀)見識短淺,竟然用這個小子做將領!”使者趴在地上稟告說:“陸將軍呈上書信,準備了禮物:一來是向君侯表示祝賀,二來是希望兩家和好。希望您能收下。”
關羽拆開書信看了看,書信中的言辭極其謙卑恭敬。關羽看完後,仰麵大笑,命令左右收下禮物,打發使者回去。使者回去後拜見陸遜說:“關羽很高興,不再有擔憂江東的意思了。”
陸遜非常高興,秘密派人探聽到關羽果然撤掉了荊州大半的兵馬,調到樊城聽候調遣,隻等箭傷痊愈,就準備進兵。陸遜了解清楚情況後,立刻派人星夜報告孫權,孫權召來呂蒙商議說:“如今關羽果然撤掉了荊州的兵馬,去攻打樊城,就可以設計襲擊奪取荊州了。你和我的弟弟孫皎一同率領大軍前去,怎麼樣?”
孫皎字叔明,是孫權叔父孫靜的次子。呂蒙說:“主公如果認為我可以任用,就單獨任用我;如果認為叔明可以任用,就單獨任用叔明。難道沒聽說過從前周瑜、程普擔任左右都督,事情雖然由周瑜決定,然而程普自認為是舊臣卻位居周瑜之下,很不和睦;後來因為見識到周瑜的才能,才開始敬服嗎?如今我的才能比不上周瑜,而叔明和您的親屬關係比程普更親近,恐怕未必能相互配合得好。”
孫權恍然大悟,於是任命呂蒙為大都督,總領江東各路軍馬;命令孫皎在後麵接應糧草。呂蒙拜謝,點兵三萬,準備了八十多隻快船,挑選會水的士兵扮成商人,都穿著白衣,在船上搖櫓,卻把精兵埋伏在大船中。
接著調遣韓當、蔣欽、朱然、潘璋、周泰、徐盛、丁奉等七員大將,相繼進發。其餘的人都跟隨吳侯作為後續的救援接應力量。一麵派遣使者給曹操送信,讓他進兵襲擊關羽的後方;一麵先傳報給陸遜,然後派出穿白衣的人,駕著快船前往潯陽江。
日夜兼程,一直抵達北岸。江邊烽火台上守台的軍士盤問時,吳人回答說:“我們都是客商,因為在江中遇到大風,到這裡躲避一下。”隨即把財物送給守台的軍士。軍士相信了他們的話,就任憑他們停泊在江邊。
大約到了二更時分,大船中精兵一齊出動,把烽火台上的官軍綁了起來,暗號一響,八十多船的精兵都行動起來,把緊要地方墩台的軍士,全部捉進船中,一個都沒有逃走。於是長驅直入,徑直奪取荊州,沒有人察覺。
快到荊州時,呂蒙把沿江墩台所俘獲的官軍,用好言撫慰,重重地賞賜了他們,讓他們去騙開城門,放火作為信號。眾軍領命,呂蒙便讓他們在前麵帶路。等到半夜,來到城下叫門。門吏認得是荊州的兵,就開了城門。眾軍一聲呼喊,就在城門裡放起了號火。吳兵一齊湧入,襲擊了荊州。
呂蒙隨即傳令軍中:“如果有胡亂殺一個人,或者胡亂拿民間一件東西的,一定按軍法處置。”原來的官吏,都保留原來的職務。把關羽的家屬另外安置在彆的宅子裡,不許閒人打擾。一麵派人向孫權報告。
一天下大雨,呂蒙上馬帶著幾個騎兵去查看四門。忽然看見一個人拿了民間的鬥笠來遮蓋鎧甲,呂蒙喝令左右把他抓起來審問,原來是呂蒙的同鄉。
呂蒙說:“你雖然是我的同鄉,但是我的號令已經發出,你卻故意違反,應當按軍法處置。”那個人哭著稟告說:“我是擔心雨水打濕了官府的鎧甲,所以才拿鬥笠來遮蓋,不是為了私用。希望將軍念在同鄉的情分上!”
呂蒙說:“我當然知道你是為了遮蓋官府的鎧甲,然而終究是不應該拿民間的東西。”叱令左右把他推出去斬首。斬下首級示眾後,然後收殮了他的屍首,流著淚把他安葬了。從此三軍震驚肅然。
沒過幾天,孫權率領眾人來到。呂蒙出城迎接,把他請入官衙。孫權慰勞完畢後,仍然任命潘浚為治中,掌管荊州事務;在監牢裡放出了於禁,送他回曹操那裡;安撫百姓,犒賞軍隊,設宴慶賀。
孫權對呂蒙說:“如今荊州已經得到了,但是公安的傅士仁、南郡的糜芳,這兩處怎麼收複呢?”話還沒說完,忽然一個人站出來說:“不需要張弓射箭,我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去勸說公安的傅士仁來投降,可以嗎?”
眾人一看,是虞翻。孫權說:“仲翔(虞翻,字仲翔)有什麼好計策,可以讓傅士仁歸降呢?”虞翻說:“我從小就和傅士仁交情深厚;如今如果用利害關係去勸說他,他一定會歸降的。”
孫權非常高興,於是命令虞翻率領五百名士兵,徑直前往公安。
再說傅士仁聽說荊州失守,急忙下令關閉城門堅守。虞翻到了之後,看到城門緊閉,就寫了一封信綁在箭上,射入城中。軍士拾到後,獻給了傅士仁。
傅士仁拆開書信一看,是勸他投降的意思。看完後,想起“關羽走的時候對我的怨恨之意,不如早點投降。”就下令大開城門,請虞翻入城。
二人行完禮後,各自訴說了舊情。虞翻說吳侯寬宏大量,禮賢下士;傅士仁非常高興,就和虞翻一起帶著印綬來到荊州投降。
孫權非常高興,仍然讓他去鎮守公安。呂蒙私下對孫權說:“如今關羽還沒有擒獲,把傅士仁留在公安,時間長了一定會有變故;不如讓他去南郡招降糜芳。”
孫權於是召來傅士仁說:“糜芳和你交情深厚,你可以去招他歸降,我自然會有重賞。”傅士仁慷慨地答應了,於是帶領十幾名騎兵,徑直前往南郡招降糜芳。
正是:今日公安無守誌,從前王甫是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