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魏國的細作探聽到吳蜀連和的消息,火速報到中原。魏主曹丕聽了,大怒道“吳蜀聯合,一定有圖謀中原的打算。不如我先去討伐他們。”於是大規模聚集文武官員,商議起兵討伐吳國。
這時大司馬曹仁、太尉賈詡已經去世。侍中辛毗出班啟奏說“中原地區,土地廣闊但百姓稀少,這個時候用兵,看不到有什麼好處。如今的計策,不如養兵屯田十年,糧食充足、兵力雄厚,然後再用兵,那麼吳蜀就可以攻破了。”
曹丕憤怒地說“這是迂腐儒生的言論!如今吳蜀連和,早晚必定來侵犯邊境,哪有時間等待十年!”隨即傳旨起兵討伐吳國。
司馬懿啟奏說“吳國擁有長江的天險,沒有船隻就無法渡過。陛下一定要禦駕親征,可挑選大小戰船,從蔡、穎進入淮河,奪取壽春,到廣陵,渡過江口,直接攻打南徐這是上策。”
曹丕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日夜趕工,建造了十隻龍舟,長二十多丈,可以容納二千多人,又收拾了三千多隻戰船。
魏黃初五年秋八月,曹丕會聚大小將士,命令曹真為前部,張遼、張郃、文聘、徐晃等為大將先行,許褚、呂虔為中軍護衛,曹休為合後,劉曄、蔣濟為參謀官。前後水陸軍馬三十多萬,限期起兵。封司馬懿為尚書仆射,留在許昌,凡是國政大事,都聽從司馬懿決斷。
且說東吳的細作探知此事,報入吳國。近臣慌忙啟奏吳王說“如今魏王曹丕,親自乘坐龍舟,率領水陸大軍三十多萬,從蔡、穎出兵到淮河,必定要奪取廣陵渡江,來攻打江南。非常厲害。”
孫權大驚,立即聚集文武商議。顧雍說“如今主上既然與西蜀連和,可以寫信給諸葛孔明,讓他起兵出漢中,來分散魏兵的勢力;一麵派遣一位大將,屯兵南徐來抵禦魏兵。”
孫權說“除了陸伯言沒有人能擔當這個大任。”顧雍說“陸伯言鎮守荊州,不能輕易調動。”
孫權說“我不是不知道,無奈眼前沒有能替代他的人。”
話還沒說完,一個人從班部內應聲而出說“我雖然不才,願意率領一軍來抵擋魏兵。如果曹丕親自渡江,我一定生擒他獻給殿下;如果他不渡江,我也能殺掉大半魏兵,讓魏兵不敢正視東吳。”
孫權一看,是徐盛。孫權大喜說“如果有你鎮守江南一帶,我還有什麼可擔憂的!”於是封徐盛為安東將軍,總鎮都督建業、南徐的軍馬。
徐盛謝恩,領命而退;隨即傳令讓眾官軍多置辦器械,多設置旌旗,作為守護江岸的計策。
忽然一個人挺身而出說“如今大王把重任委托給將軍,想要攻破魏兵生擒曹丕,將軍為什麼不早點發兵渡江,在淮南之地迎敵?等到曹丕的兵到了,恐怕就來不及了。”
徐盛一看,是吳王的侄子孫韶。孫韶字公禮,官授揚威將軍,曾在廣陵防守;年輕氣盛,非常有膽勇。
徐盛說“曹丕勢力強大;又有名將作為先鋒,不能渡江迎敵。等他們的船隻都聚集在北岸,我自有計策攻破他們。”
孫韶說“我手下有三千軍馬,又深知廣陵的地勢,我願意自己去江北,與曹丕決一死戰。如果不勝,甘願接受軍令處罰。”
徐盛不答應。孫韶堅持要去,徐盛隻是不肯,孫韶再三請求。
徐盛發怒說“你如此不聽號令,我怎麼能約束諸將呢?”叱令武士把孫韶推出去斬首。
刀斧手把孫韶擁出轅門之外,立起黑旗。孫韶的部將飛速報知孫權。
孫權聽了,急忙上馬去救。武士正要行刑,孫權趕到,喝散刀斧手,救了孫韶。
孫韶哭著啟奏說“我往年在廣陵,深知地利;不在那裡與曹丕廝殺,等到他下了長江,東吳很快就完了!”
孫權徑直進入營中。徐盛迎接他進入帳內,啟奏說“大王命我為都督,提兵抵禦魏兵;如今揚威將軍孫韶,不遵守軍法,違令應當斬首,大王為什麼赦免他?”
孫權說“孫韶倚仗血氣方剛,誤犯軍法,希望你寬恕他。”
徐盛說“軍法不是我製定的,也不是大王製定的,而是國家的典刑。如果因為他是您的親屬就赦免他,怎麼能號令眾人呢?”
孫權說“孫韶犯法,本應任憑將軍處置;無奈這孩子雖然本姓俞,但是我的兄長非常喜愛他,賜姓孫;對我也頗有功勞。如今如果殺了他,就辜負了兄長的情義。”
徐盛說“暫且看在大王的麵子上,暫不處死他。”
孫權命令孫韶拜謝。孫韶不肯拜,厲聲說“依我的看法,就應該引軍去攻破曹丕!就算死也不服你的見識!”
徐盛變了臉色。孫權叱退孫韶,對徐盛說“就算沒有這孩子,對軍隊又有什麼損失?今後不要再用他了。”說完自己回去了。
當天夜裡,有人報告徐盛說“孫韶率領本部三千精兵,偷偷地過江去了。”
徐盛擔心出意外,怕在吳王麵前不好交代,於是喚來丁奉,授給他密計,讓他率領三千兵渡江接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