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國。
劉交始終觀察著吳國和南越的動向,而劉濞故意撤走軍隊,不再設置邊防的舉動,引起了他的注意。
“楚王殿下,劉濞似乎決定孤注一擲,前往中原而去。”
“我等要不要發兵,直接攔住劉濞,為陛下分憂?”
“不可,還有趙佗虎視眈眈,若我軍出動,則楚國空虛,吳國動蕩,容易給南越可趁之機!”
群臣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令劉交不勝其煩。
“暫且按兵不動。”
劉交擺了擺手,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敵不動我不動。
如今這等局勢,最先動手的肯定是劉濞,這是他的困獸之鬥,除非主動投降,否則隻有死中求生。
至於南越趙佗,仗著多年盤踞的優勢,終於消耗的劉濞沒了脾氣,隨時等待吞食吳國,坐收漁翁之利。
楚國劉交這邊,則要提防南越摘了吳國的果子,同時還要保持封國不受侵犯。
“當這個吳王,還不如回去做我的大宗正。”
劉交疲憊不堪,他熟讀經文典籍,更喜歡做學問,而非治理封國。
尤其是劉盈給他的書信,具體陳述了分封製的弊端,直言若是大漢繼續下去,弄不過就是下一個西周。
諸國並行,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失所,絕非劉交所願。
交出封國給這位侄兒的決定,對劉交而言很是容易,誰知劉盈卻苦勸劉交,暫且保留封國,以及其軍隊,因為這是他最重要的一步棋。
“我楚國有可戰之兵八萬,但誰人領兵是個大問題!”
“不錯,之前英布謀反,咱們楚國也損失嚴重,尤其是不少武將葬身沙場。”
“楚王殿下親征,但苦於沒有可戰之將!”
楚國群臣的擔憂不無道理,哪怕劉交能夠指揮大軍,但軍中人才實在是太少。
還是拜之前英布之亂所賜,堅守富陵的下場,就是不少人才的犧牲。
好在戰火沒有波及到楚國境內,這是令楚國君臣唯一慰藉的地方。
“楚王殿下!陛下來了!陛下來了!”
“哦?”
劉交聞言,不由地放聲大笑,他終於知指揮軍隊的主將是誰了!
“本王這侄兒,跟兄長一樣,總是喜歡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趙佗肯定也想不到,真正與他交手的,竟然是大漢天子!”
“隨本王出去,迎接陛下!”
劉盈輕騎前來,讓蕭瀟、墨鳶、墨狐直接回到長安,這一次他要與趙佗、劉濞分彆過招。
“臣劉交,拜見陛下!”
“楚王叔無需客氣。”
劉盈上前,給了劉交一個熊抱,叔侄二人在戰場上,那可是有過命的交情。、
“陛下,楚國有八萬可戰之兵,儘數聽後您的差遣!”
“楚王叔,朕指揮兩萬人都有些吃力,更彆說八萬人了。”
劉盈之言,令劉交有些懵逼,這是嫌棄兵馬多了?
“此番出征,八千足矣,不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