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未央宮。
劉盈再次上朝之時,詢問起了全國建設學校的進度。
提起此事,群臣都有些手足無措,甚至麵露尷尬之色。
“眾愛卿,為何一言不發?”
聽聞此言,最終還是曹參,硬著頭皮回答了皇帝的問題。
“陛下,非我等不建學校,而是之前在州郡所設之學校,都被百姓所嫌棄!”
“他們不來也就算了,甚至還直言所建之物完全是擺設!”
“哪怕是派到學校裡的讀書人,都每日閒的沒事,白白領取俸祿,都沒人願意去。”
曹參一口氣說出了心裡話,隨後跟劉盈大眼瞪小眼。
“讀書識字,百姓們竟然覺得沒用?”
劉盈瞬間覺得血壓飆升,沒想到自己為平民百姓著想,他們卻並不領情。
“陛下,微臣知道您的苦心,可對於普通百姓而言,能否讀書識字,其實並不重要。”
曹參歎氣道:“他們更關心,地裡的糧食收成多少,孩子能不能幫忙下地乾活!”
呼……
劉盈深吸一口氣,隨後無奈地擺了擺手。
“學校,依舊要堅持辦下去!”
“告訴朕的子民,大漢不允許出現文盲。”
“讓他們的孩子每日農忙過後,再去學校讀書,朝廷會包一頓飯!”
劉盈此言一出,群臣再次沉默,不知為何陛下非要執著於教育。
唯有劉盈自己清楚,若是任由察舉製進行下去,不出五年便會淪為地方豪族的玩物。
你德高望重,舉薦我的兒子;我投桃報李,再舉薦你的兒子。
咱們兩家一起在州郡內做官,再來個聯姻,可謂強強聯合。
地方上的事兒,那還不是咱們兩家說了算?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劉盈才打算建設學校,普及教育,日後用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
可如今倒好,百姓們覺得讀書無用,哪怕朝廷免費,都不願意送自己的孩子前去。
這的確是超出了劉盈的認知,他隻得重新考慮方法,吸引百姓們前來讀書。
否則真等朝廷的教材做出來,百姓們大字不識一個,那考試還不是淪為了世家大族的玩物。
群臣也沒有想到,劉盈竟然下定如此決心,依舊要推動平民們的教育。
“退朝!”
劉盈拂袖一甩,便直接起身離席,陳平與曹參緊隨其後,顯然明白皇帝心情不佳。
“陛下,何必生如此大的氣?”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劉盈甩出八個大字,陳平也隻得無奈歎氣。
真正能意識到讀書有用的平民百姓,其實並不太多。
連飯才能堪堪吃飽,誰會想讀書的事?
但劉盈無疑在為百姓們,搭建一條最適合他們的上升渠道,隻不過太多的人,壓根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陳平身為平民,曾經為了讀書,還要兄嫂來供養,深知讀書不易與重要性。
曹參則默不作聲,他出身沛縣,與劉邦接觸過不少農民。
麵朝黃土背朝天,壓根不知道什麼讀書有益,更關心地裡的收成。
“陛下,相信您承包一頓飯,肯定會讓百姓們踴躍送孩子過去讀書。”
“嗯,他們看重的是那頓飯,而不是讀書識字,朕心中清楚,才拋出這麼個誘餌。”
劉盈沒好氣道:“這點糧食,朕出得起,也覺得有必要,但對他們而言,卻能為自家省出不少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