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室殿內。
劉盈淡然一笑,示意幾個重臣心態放輕鬆些。
“科舉初成,英才入彀,朕心甚慰。”
劉盈放下手中的新科進士名錄,話鋒一轉,“然,樹欲靜而風不止。新科進士,多出寒門,初入仕途,根基淺薄。”
“而地方豪強、世家故吏,盤根錯節,關係網密布。朕恐這些新血,未及施展抱負,便陷入人情羅網,或被同化,或被傾軋,甚至……成為某些人結黨營私的新棋子!”
陳平撚須,深以為然,直言道:“陛下所慮極是。官場積弊,非一日之寒。”
“門生故吏,姻親鄉黨,極易形成月月黨,壟斷地方,把持政務,甚至對抗朝廷。昔日察舉之弊,根源亦在於此。”
曹參雖寡言,此刻也沉聲道:“新法初行,根基未穩,當防微杜漸。若新科進士甫入仕途,便被地方勢力裹挾或打壓,則科舉選才之效,恐將大打折扣,寒門之心,亦會再次冷卻。”
劉盈點頭,目光銳利:“故,朕欲與諸卿議定一法,名曰《三互法》!”
三互法?
群臣不解之際,劉盈已經闡述其核心:
他詳細闡述其核心:
“避籍:本州郡之人,不得擔任本州郡之長官如刺史、太守及主要屬官如郡丞、長史。需異地為官,切斷其與本地宗族豪強的直接利益勾連。”
“避親:有血緣、姻親關係者,不得在同一衙門或上下級有直接統屬關係的衙門內同時為官。防止親屬間互相包庇,徇私枉法。”
“避故:不得擔任其舉主即推薦其參加科舉者,此時雖已科舉,但仍有薦官之途並存、師長或曾有深厚私恩之上司的直接下屬。避免形成人身依附關係。”
陳平、曹參聞言相視一笑,果然陛下看似走了一步,實則步步為營,已經妙算人心。
“此法之要,在於‘互’字!”
劉盈輕敲桌案,強調道:“如同三把鎖,環環相扣,意在最大程度地阻斷官員在地方上形成盤根錯節的私人勢力網,防止其利用地緣、血緣、恩情關係結黨營私,魚肉鄉裡,對抗中樞!”
“確保政令暢通,吏治清明,讓新選之才,能在相對乾淨的土壤中成長,為國效力,而非淪為私門之犬!”
陳平眼中精光閃爍,擊節讚歎:“妙!陛下此《三互法》,實乃釜底抽薪之策!破關係網於未成之時!”
“雖執行起來或有繁瑣之處,然其立意高遠,切中時弊,實為鞏固科舉成果、澄清吏治之基石!臣附議!”
曹參也重重點頭:“此法可行。當嚴明律條,令行禁止。”
周勃、灌嬰雖對文官製度細節不甚了解,但也明白這是為了防止新官被“帶壞”或“綁住”,紛紛表示支持。
很快,《三互法》的細則在陳平、曹參的主持下迅速擬定,以詔令形式頒行天下。
此法如同在剛剛因科舉而沸騰的官場湖水中,投入了一塊定石,雖激起漣漪,卻也清晰地劃定了界限,警示著所有躍躍欲試或心懷叵測之人——天子選才,為國為民,非為爾等結黨營私、壟斷地方之工具!
——
平戎城頭,蒯通收到了長安的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