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逃難而來,一臉茫然的難民,劉盈絲毫不客氣。
“全部接收,登記造冊。”
大漢天子大手一揮,語氣如同處理一批貨物。
“我大漢地廣人稀,處處都缺人手。告訴他們,來了,就有活乾,有飯吃。”
“臣,早已安排妥當。”
陳平躬身回應,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一套高效且冷酷的流程早已準備好。
這些倭國難民上岸後,會根據性彆、年齡、身體狀況,被迅速分門彆類。
強壯者直接打上烙印,套上枷鎖,押送往遙遠的礦山、鹽場或在邊境修築軍事要塞;稍有手藝的,或許能去官營的作坊;婦女兒童則可能被發配去養蠶繅絲或墾荒。
他們將被分散到大漢各個需要勞動力的邊遠郡縣,終生難以回鄉,真正意義上地“物儘其用”,直到耗儘最後一絲力氣。
朝鮮的軍民們冷眼旁觀著這一切,心中百感交集。
他們此刻才真正體會到,大漢皇帝劉盈對他們,確實堪稱“仁慈”。
至少,他們還能留在故土,雖然需要辛苦勞作換取工分,但至少家庭完整,生活有基本的保障,不必像這些倭國人一樣,背井離鄉,前途未卜,分明就是去做牛做馬。
一種詭異的慶幸感和優越感,在他們心中油然而生,那一點點因為之前血戰而產生的不滿和怨氣,也在此刻消散了不少。
對於大多數沒有太大進取心、隻求安穩度日的朝鮮平民而言,劉盈的“公社令”雖然剝削,卻真的給了他們一個可以預期的、相對穩定的未來,徹底安撫住了他們。
與此同時,劉盈再次下達軍令。
駐守朝鮮港口的大漢水師主力,在劉如意和項軒的率領下,再次升起風帆,大張旗鼓地返回對馬島基地。
戰艦蔽海,旌旗招展,演練的號角聲和戰鼓聲隔海相聞。
漢軍並未發動進攻,但那種強大的、隨時可能撲來的威懾力,讓北朝沿海的村野治保如芒在背,心驚肉跳。
他根本不敢絲毫放鬆海防,不得不將本已捉襟見肘的兵力繼續大量部署在漫長的海岸線上嚴防死守。
這極大地牽扯了他的精力,削弱了他應對南朝瘋狂進攻的能力。
劉盈的這一係列組合拳——婁敬的離間、難民政策的抽血、以及水師的戰略威懾,如同一張不斷收緊的大網,將村野治保和他的北朝勢力,牢牢困死在內戰的血泥潭中,隻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國力一點點流逝,卻無力掙脫。
——
對馬海峽,漢軍水師的回歸,聲勢浩大。
巨大的樓船如同移動的山巒,艨艟鬥艦如鯊群巡弋,船帆蔽日,旌旗招展。
雖然沒有發動進攻,但那森然的軍容,日夜不息的操練號角,以及指向倭國本土的無數床弩和投石機,都像一把無形的利劍,高懸在村野治保的頭頂。
消息傳回北朝京都,村野治保驚得直接從禦座上站了起來,冷汗瞬間濕透了內衫。
“漢軍主力回來了?他們想乾什麼?!”
他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最壞的可能性——漢朝已經徹底與南朝勾結,準備東西夾擊,一舉覆滅他的政權!
“快!傳令!沿海所有烽燧進入最高警戒!各港口要塞嚴防死守!沒有本天皇的命令,一兵一卒不得調動!”
村野治保幾乎是嘶吼著下達命令。
他被迫做出了一個極其痛苦的決定——從本就吃緊的內陸戰線,再次抽調出五萬精銳部隊,緊急增援漫長的西海岸防線,這幾乎是他能拿出來的最後戰略預備隊了。
這五萬生力軍的離去,瞬間讓他在內陸對抗南朝進攻的戰線變得捉襟見肘,壓力陡增。
但他彆無選擇,相比於內戰的勝負,本土被漢軍登陸無疑是滅頂之災。
他隻能祈禱海岸防線能穩住,並儘快在內陸取得突破。
然而,他並不知道,對馬島上的漢軍主帥劉如意,在完成耀武揚威的巡航後,便下令艦隊保持警戒態勢,並未有任何進一步的行動。
他嚴格遵循著皇兄劉盈的指令:隻需擺出進攻的姿態,便能將村野治保的五萬大軍牢牢釘死在海邊,這便是最大的勝利。
吉野南朝“朝廷”,同樣密切關注著漢軍水師的動向。
當確認漢軍艦隊重返對馬,並對北朝海岸形成強大壓力後,整個南朝上下歡欣鼓舞,年幼的天皇更是興奮地拉著婁敬的衣袖。
“義父!義父你看!漢朝皇帝陛下果然沒有騙我們!他的大軍回來了!村野治保那個國賊肯定嚇破膽了!”
婁敬一聽“義父”二字,嚇得差點魂飛魄散,連忙後退一步,躬身行禮,語氣惶恐卻堅定:“大王萬萬不可!折煞外臣了!外臣何德何能,豈敢僭越如此?大王乃萬金之軀,尊貴無比,此等稱呼萬萬當不得!”
開什麼玩笑!認一個倭國小天皇當乾兒子?先不說這於禮製不合,簡直駭人聽聞,要是傳回長安,他婁敬還要不要做人了?
恐怕呂後第一個就不會放過他!他可不想有這麼個“龜兒子”!
他趕緊岔開話題,正色道:“大王,如今可看到我大漢皇帝陛下的誠意了吧?我朝水師雄踞對馬,劍指北逆,村野治保必然首尾難顧,至少五萬精銳被牽製於海岸,不敢動彈!此乃天賜良機啊陛下!”
那天皇雖然被拒絕了,但並未生氣,反而覺得婁敬更加謙遜可靠。
他用力點頭,小臉上滿是戰意:“義……婁君說得對!朕這就下令,全軍出擊!趁他病,要他命!絕不能給國賊喘息之機!”
在南朝公卿的慫恿和婁敬的“鼓勵”下,南朝軍隊向村野治保的防線發起了更猛烈的進攻。由於北朝兵力被沿海防禦大量抽調,防線一度岌岌可危。
然而,村野治保畢竟是一位能力出眾的統帥,更是身經百戰。
在極度不利的局麵下,他展現出了驚人的軍事才能。
親自前往前線督戰,指揮若定,利用地形節節抵抗,甚至抓住南朝軍隊冒進的機會,打了幾次漂亮的反擊,硬生生止住了潰敗的趨勢,穩住了戰線,雙方再次陷入了殘酷的拉鋸戰和對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