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低估了劉盈。
劉盈接到這封可笑又可悲的戰書,甚至沒有看完,就隨手扔在了一邊。
他對身旁的陳平、樊噲等人淡淡道:“窮途末路,犬吠而已。”
他並沒有回信拒絕,而是做了一件更讓村野治保難堪的事情——他命令繡衣使者,將這封信的內容,連同村野治保那點可憐的小心思,添油加醋地大肆宣揚出去!
不僅在整個漢軍陣營和朝鮮地區傳播,更通過各種渠道,精準地散播到了倭國境內,尤其是那些剛剛被村野治保“統一”的地區。
很快,各種版本的傳言在倭國流傳開來:
“聽說了嗎?天皇陛下害怕漢軍,不敢打大軍團決戰,居然想出了和漢朝皇帝單挑的主意!”
“這不是胡鬨嗎?一國之君,豈能如浪人武士般逞匹夫之勇?”
“他分明是知道打不過,才用這種辦法!還想用趙王殿下的殘疾來激將,真是……有失體統!”
“之前打的勝仗,看來也隻是運氣,遇到真正的強國,就原形畢露了,原來是個無謀莽夫!”
輿論嘩然。村野治保好不容易憑借軍事勝利積累起來的一點威望,瞬間蕩然無存。
他之前所有的武勳,在人們口中都變成了有勇無謀的笑話。
他試圖塑造的英明君主形象,徹底崩塌,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被逼入絕境、慌不擇路、甚至有些卑鄙的“莽夫”形象。
村野治保得知民間輿論後,氣得砸碎了房間裡所有能砸的東西,卻無計可施。
這時,劉盈的“回信”到了。
並非直接給村野治保,而是同樣以公開宣告的形式:
“賊寇村野治保,朕聞汝欲行單打獨鬥之事,實乃稚童之見,貽笑大方。然,朕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忍倭土儘化焦炭,故予汝一線之機。”
“朕之麾下,有一老卒,名曰樊噲,年逾花甲,曾八次先登城垣,陣斬敵將數十員。汝若能勝得過朕這老卒,朕便視汝有武士之勇,或可考慮暫緩兵鋒,予汝喘息之機。若連一老卒都不敢敵,便休再提什麼決鬥之言,徒增笑耳!”
消息傳出,再次引起轟動。
樊噲的威名,即便是遠在倭國,也有所耳聞,其中不乏漢朝的有意宣傳。
那是一個如同人形猛獸般的傳奇猛將!雖然年邁,但虎老雄風在,誰敢小覷?
讓村野治保去和樊噲單挑?這簡直比直接拒絕他更侮辱人!
贏了,是勝了一個老人,勝之不武;輸了,則連老人都打不過,更是顏麵掃地,直接可以找根繩子吊死了。
村野治保聽到這個條件,臉都綠了。
他對自己武力固然有自信,但麵對樊噲這種從屍山血海裡殺出來的怪物,他根本毫無把握!
更何況,這種比試本身就是一個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