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義軍的痼疾卻還是避免不了。
不久,翟讓率軍歸鄭州,實際上,這個時候瓦崗軍便分裂了,瓦崗英雄們各為其主,你瞧不起我,我瞧不上你的,鬨的很不愉快。
這條強壯的兩頭蛇,終於要開始相互撕咬了,而眼瞅著成為一座孤城,他們都以為是囊中之物的洛陽城,卻還矗立在那裡。
而這座洛陽城,可不是當初那座洛陽古城,這是隋帝楊廣費了老大力氣修建的新東都,比新長安還要高大堅固上許多呢。
而且,洛陽城中,也不缺糧草。
不說河南,在義軍蜂起的西北邊塞,此時也不約而同的,有人稱帝稱王了。
朔方鷹揚郎將梁師都起兵,自稱大丞相,未幾,克弘化,延安等郡,即皇帝位,國號梁,麵北而臣,始畢可汗封其為“解事天子”。
流放犯人郭子和在榆林稱永樂王,南連梁師都,北附突厥,本來他離著突厥最近,始畢可汗也想讓他牽製梁師都,便封了他個平楊可汗,顯然是對他寄予厚望的意思。
郭子和被嚇了一跳,平楊可汗啊,他既沒那麼大的本事,也沒那麼大的雄心,於是固辭不受,最終隻得了個屋利設的將軍號。
差不多也就成了個突厥的附屬部落了。
這個時候,大富翁薛舉也不甘人後,起兵反隋,自稱西秦霸王,占據了隴右之地。
當然,西北的這些家夥實力也不弱,當年白瑜娑反軍的殘餘,都被他們一股腦的給瓜分掉了。
要不怎麼說呢,先舉義旗的那些人,都是炮灰,此時你再看天下,隻為了吃飽肚子,才揭竿而起的人剩下了誰呢?
就算有剩下的,他們中間又有哪個還記得起事的初衷?
而天下間風雲動蕩,也終於拉開了諸侯割據的大幕。
當然,這些跟李破都沒多大關係,他在大業十三年年初,卻是終於接到了一個非常重要,而且可以說是等待已久的消息。
涿郡亂了,駐守涿郡的虎賁郎將羅藝,擅動軍卒叛反,火並趙十住等人,據有郡城,自封幽州總管,做起了山大王。
這人沒什麼好說的,和許多隋軍將領一樣,驍勇善戰,也很得部下愛戴。
隻是這人在大略上,欠缺的不是一點半點。
竇建德在他眼皮子底下壯大了起來,占據河北大部,他都無動於衷,隻是率軍盤踞於幽州,過著自己的小日子。
竇建德隔著幽州,都拚命的在派人向突厥獻媚,而他同樣毫無動靜。
當然,這也不排除涿郡守軍屢遭重創,又逢內亂,兵力不足的原因在裡麵。
羅藝知道,竇建德亂軍早晚會來攻打涿郡,所以一直在加緊防範,可他不知道的是,隔著一座太行山,竟然還有人在覬覦他的地盤,這可真是防不勝防了。
………………………………
一月末的這一天,李破聽到了一個壞消息。
病好了,人也瘦了一圈的通守府司馬蘇亶,和兵曹參軍王慶一起來到他麵前告訴他,今年馬邑可能要受災了。
旱災,一個很不詳的名詞。
實際上,旱災的跡象在大業十二年的冬天就已經顯露了出來。
一直到現在馬邑郡也沒下幾場雪,隻要通曉些農時的人,都會明白這意味著什麼。
如果春天裡的雨水再少,那麼旱情也就能夠確定下來了。
兩個李破身邊唯二的文人給他分析了一番,旱情如果輕一些,對雲內影響不大,因為雲內都是牧場,已經沒什麼人在耕田種地了。
所以,旱災隻要輕一些,雲內完全能夠頂過去,因為放牧怕的是大旱和雪災。
當然,如果旱情非常嚴重,那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以這年頭的技術,也不用想太多,迎接旱情的手段就那幾樣,打井,修堤蓄水,去彆處弄糧食,如果可能的話,弄來更多的牧草也成。
隨即涿郡內亂的消息,就應時而到了。
可讓李破有點難受的是,馬邑城那邊也傳來了消息,馬邑郡尉劉武周有了異動……
(阿草兩隻眼睛都快睜不開了,總算碼完了這一章,情節構想總有跟不上的感覺,這章足足碼了四個多小時,唉,看來明天九點那一章還得延後,還算好的是,一天兩更總算沒斷,之後的情節阿草還在構思當中,寫起來肯定很慢很慢,頭疼啊。
最後小聲問一句,大家還有月票沒?)(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