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驍的規劃中,西風烈和布匹將會成為金州的兩大支柱型產業。
至於毛皮行業,則是聊勝於無,算是個添頭。
畢竟在西域草原,到處都是牛羊,根本不缺少毛皮。
隻是為了給金州牧民手中的毛皮,尋找一個銷路罷了。
李驍也沒指望能在毛皮生意上賺多少錢。
真正的暴利,還是釀酒和紡織。
這兩樣都是輕工業的代表性行業。
釀酒不必多說,關於紡織方麵,李驍也有了一定的想法。
改革紡紗和織布的機器,提高紡織行業的生產效率。
將傳統的家庭式作坊,變為工業化的集體工廠。
李驍準備在金州成立一家‘棉紡行’,招收女工,用來大規模生產棉布。
將棉布成品送去大漠和陰山售賣。
至於原料的問題,也同樣好解決。
因為後世的新疆就是華夏最大的棉花種植產區。
主要種植範圍是在南疆以及天山北麓至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之間的區域。
這片區域氣候炎熱,光照充足,極為適合棉花的生長。
而反觀金州,氣候過於寒冷,隻能種植小麥等糧食,並不適合棉花的生長。
所以,接下來李曉又與蕭圖剌朵談定了棉花的購買事宜。
每年從大漠購買一定份額的棉花,然後在金州加工成棉布,再賣到大漠去。
酒也一樣,同樣是從大漠購買糧食釀酒,再賣去大漠。
如此一來,金州的商業也算是初步有了發展,兩大產業一旦成熟起來,每年都能為李驍提供大量的財富用來養軍。
“最重要的是,棉甲有著落了啊。”
李驍與蕭圖剌朵乾了一杯酒之後,臉色紅潤,心中暗暗的想道。
沒錯,他最終的目的正是為了大量的製作棉甲。
現如今,李驍麾下的軍隊隻有一百副鐵甲,其他的士兵全部都是身穿皮甲。
誰都知道鐵甲好,李驍當然也希望自己的部隊中,人手一副鐵甲,甚至是瘊子甲才好呢。
但是這根本不現實。
鐵甲的製作成本太昂貴了,而且容易生鏽,維護成本更高。
巔峰時期的金國鐵浮屠,人數也絕不會超過一萬。
大名鼎鼎的西夏鐵鷂子,在李元昊時期也隻有三千人左右。
不是他們不想搞出更多的重騎兵,實在是養不起。
所以李驍便是準備兩條腿走路,一方麵儘可能的鍛造鐵甲,發展重騎兵。
另一方麵則是大量的製作棉甲,用來替換掉輕騎兵的皮甲。
棉甲的防禦力雖然比不上鐵甲,但是卻遠遠強於皮甲。
而且棉甲也沒有鐵甲那般沉重,士兵穿著棉甲活動更方便,完全可以成為輕騎兵的首選裝備。
最重要的是棉甲的保暖性,是其他任何鎧甲都比不了的。
畢竟北疆和草原的氣候太過於寒冷,夏天還好,到了春秋時節,穿著鐵甲作戰完全就是一種煎熬。
而棉甲則是可以為士兵抵擋住馬背上的刺骨寒風,僅此一點,就足以在與敵人的戰鬥中,占據極大的優勢。
“隻是這樣一來,咱們對大漠是不是太依賴了?”
等到酒宴結束,李驍帶人將蕭圖剌朵送出軍營之後,看著他們消失在黑夜中的影子,李大山忽然的搖頭說道。
原材料出自大漠,成品同樣銷往大漠。
一旦金州與大漠關係僵化,商路斷絕,金州必然會陷入被動之中。
這一點,李驍當然也是一清二楚。
可是能怎麼辦?
此時的金州一窮二白,除了農業和畜牧業之外,什麼都沒有。
想要發展商業,也隻能先依賴大漠。
“等等吧,隻要將我們金州的名氣打出去,那麼就算沒有了大漠這個中轉站,那些商人為了西風烈和布匹,也肯定會不遠千裡來我們金州的。”
李驍淡淡的聲音說道。
畢竟這兩樣都是金州的獨家產品,在市場上處於壟斷地位,整個天下隻有金州才有,彆無它號。
所以,李驍也不算太擔心。
至不濟就是回到現在一窮二白的狀態,李驍繼續帶領彪悍的金州牧民們,去其他地方劫掠。
“大漠是個好地方啊,可惜,不能為我所用。”李驍輕輕的搖頭。
話雖如此,可李驍心中在這一刻也埋下了一顆吞並大漠的野心。
大漠州中雖然大部分地方都是沙漠,可是卻比金州更加富庶,人口也比金州更多,尤其是漢人的數量幾乎是金州的兩倍。
拿下了大漠,李驍將有更多的兵源和財富去擴軍備戰。
而此刻,已經離開大營的蕭圖剌朵一行人,則是黑暗中慢慢的往自家大營方向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