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大雨
“羅店南北陣地皆在,何談失守?”
“確有一部分陣地被日寇占領,我軍正與之交戰,67團胡璉部,甬城保安團正在激戰。”
“後續計劃?無可奉告,目前展現依舊僵持,將士們仍在奮戰,告辭。”
陳誠不想麵對這些惱人的記者,前腳剛想走,卻聽到有人喊著問:
“保安團是哪個部分的?為什麼其他部隊撤了,他們還在?”
他停下轉身,看向那個戴著眼鏡瘦瘦高高的記者,淡笑一聲:
“甬城保安團,顧名思義即為委座同鄉,受委座感召而來,死守羅店北部,沈複興團長,真乃吾輩楷模。”
保安團?
同鄉?
沈複興?
看著這一串信息,不少記者都想好了今天的頭版頭條。
【民族雙壁:北複興、南胡璉,不退!】
【孤軍逐北,沈複興率保安團堅守羅店】
【客運站升起的國旗,羅店還在,我軍還在!】
【三等寶鼎勳章,甬城保安團死戰羅店獲勳】
一份份報紙被送往千家萬戶,所有擔心丟失羅店會導致占據崩壞的市民終於放下心來,似乎在黑暗中見到了曙光:
“民族雙壁,市區那些戴鋼盔的都打不過鬼子,這沈複興跟胡璉真是厲害啊。”
“昨天都說羅店丟了,鬼子很快就要打到市區,都在勸大家跑呢,沒想到啊。”
“怪不得早上的大米比昨天便宜,原來是扛住了,菩薩保佑,沈團長跟胡團長要頂住啊。”
其實人們早已忘記了民族的舊日榮光,唐末的時候就像一棟搖搖欲墜破舊老屋。
但當你上門踹上一腳,卻往往會衝出來幾十個大漢將你狠狠揍一頓,然後將搖搖欲墜的老屋扶住。
現在,又到了那個時候了!
隨著報紙傳遍全國,沈複興與胡璉這兩個名字,開始逐漸為人所知。
教導總隊參謀長看著報紙上的【民族雙壁】輕輕點頭:
“民族雙壁?真想見見這位沈複興,如何打巷戰,柏林陸軍大學的課程都是優火理論,可我們哪有這火力?”
正在前往淞滬戰場的薛嶽看完淞滬會戰的報道,大手一揮:
“讓部隊加速行軍!”
隨後自信滿滿地抬頭:“待我率軍抵滬,世人當知我薛伯陵!”
北平城
在淪陷後仍留在城內與日寇斡旋的張自忠看著手上通過特殊渠道拿到的報紙:【民族雙壁】,不退!
那份早已滿溢的悲憤讓他兀自捂臉痛哭,好半晌,平複情緒的他默默留下一份【北平十六日】,道儘各種心酸。
最後一句:藎臣有罪,自當贖之。
當夜,張自忠提前逃出北平,離開城市的那一刻,他回眸的眼中全是死誌。
漢中
此時正在集結部隊的王耀武看著電報中的【民族雙壁】稱號,忽然冷哼一聲:
“嗬嗬,真是一群廢物,竟讓無名庶子的逞英雄!”
18軍指揮部
羅卓英從頭到尾反思了自己之前的一係列安排與指揮,發現一切都是與低估了那支保安團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