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國公為國征戰,瑛兒又是太子側妃,以後的貴妃,陛下得趕緊封王。”
蕭皇後這才提醒說道。
一句話,使的楊廣頓時就一拍腦門說:“哎呦,疏忽了,是朕疏忽了。”
“不過此事也不能怪朕啊?還不得怪安兒嘛?”
“一年五個娃,朕都快讓他這些子嗣給整迷糊了。”
楊廣肯定不會將錯誤歸咎在自己身上,此時能對蕭皇後承認疏忽,就已經破天荒了。
至於讓他親口承認有錯?那不可能。
朕乃皇帝,皇帝又豈能有錯?
“陛下不是前陣子還說,安兒這是壯大皇室血脈嗎?”
但蕭皇後卻眨眨眼,然後才對楊廣問:“咱還是說說封王的事吧,陛下打算給楊吉那孩子封個什麼王?”
嗯,楊吉。
這便是楊廣苦思冥想數日,為楊安二兒子所取的名字。
還是一如既往的沒水平。
甚至彆說水平了,還不如先前的楊拓好聽。
不過楊廣覺得這名字好,寓意著吉人自有天相,彆人也不敢多言啊?
當然這也不叫事,祖父給孫兒取名字,取甚就是甚。
可這不叫事,為楊安的二兒子楊吉封王這事,卻讓楊廣頭疼了。
以至於蕭皇後這話才一說出,楊廣就遲疑問:“皇後以為,該封個什麼王?”
當然了,這肯定不是說楊廣不清楚該封什麼王?
太子的子嗣,按規製一般都是郡王,隻有太子登基之後,才會為子嗣改封親王。
可問題就在於,來瑛是楊安的平妻,而且她的祖父還是榮國公來護兒。
這就讓楊廣有點遲疑,不清楚是否要打破規製了?
畢竟來護兒為國征戰,他這做皇帝的,也不能太摳門了。
“此事臣妾也挺為難。”
“按理說,一個郡王就足矣。”
“但榮國公正在為大隋出生入死,封他外孫一個郡王,就顯得咱小氣了。”
“可若是親王,那就過了,也並非好事。”
“所以這事,還得陛下您來定奪。”
被楊廣這麼一問,蕭皇後思索了下,然後才沉吟回道。
“嗯,皇後所言有理。”
“郡王不足,親王又太過。”
楊廣也嗯了聲,隨後忽然道:“既然如此,那就乾脆封郡王,可建王府,皇後意下如何?”
楊廣這就等於采用了一個折中的法子。
因為親王才有建府之權,郡王可沒有。
但現在,楊廣冊封來護兒的外孫郡王,卻又給了建府之權,其實就是在實權上增加了一些。
這一點,蕭皇後也明白。
故此聽楊廣這麼說,蕭皇後也這才頷首道:“嗯,如此倒也可行。”
“哈哈哈,那就這麼定了。”
“來人,傳朕旨意......”
頓時,楊廣大笑一聲,立刻就準備下旨了。
但蕭皇後卻忽然阻止說:“陛下且慢,陛下,要不就再等幾日吧?”
“再等幾日,王世充的女兒王麗瓊也該分娩了,屆時陛下一並封了算了。”
“總歸按照王世充如今的功績,陛下也該給王麗瓊晉升為太子側妃了。”
“嗯,說的也是。”
“此次征伐高句麗,王世充功不可沒,他的女兒確實可以晉升太子側妃。”
“甚至彆說他女兒了,就連王世充,還有當初前往策反淵太祚的長孫無忌,張公瑾,裴宣機三人,朕也得賞。”
楊廣嗯了一聲,還準備再和蕭皇後說些什麼呢?
忽然,東宮太監總管黃德卻跑了過來,對楊廣和蕭皇後行禮說:“老奴參見陛下,見過皇後娘娘。”
“啟稟陛下,皇後娘娘,太子殿下采女王麗瓊要生了,老奴特來告知陛下與皇後娘娘。”
黃德也就是例行公事,稟報一聲罷了。
“要生了?”
可楊廣聽到這,卻怔怔盯著黃德,隨後才對身邊蕭皇後戲謔說:“瞧瞧,皇後你瞧瞧。”
“怪不得人常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呢?”
“安兒為了能造反當皇帝,無所不用其極。”
“如今他這三兒子,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啊?”
“為了能讓朕早些封其為王,還沒到日子就提前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