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東萊郡。
李世民正在城頭眺望四野。
他看得出神,甚至連唐儉走到身旁都未曾察覺。
“二公子,您看什麼看得如此入迷?”
唐儉突然問道。
李世民被嚇了一跳,轉過頭來見到是唐儉,這才緩過神來:
“沒什麼。”
“一切正如二公子所料,突厥破關之後大批難民南下,隻是...”
唐儉說到一半,突然就停了下來。
“隻是什麼?”
李世民眉頭微皺。
“隻是結果不像我們所想的那般,將這些難民收為己用獲取民心。”
唐儉直言。
“這怎麼可能,他們沒有派發糧食或施粥?”
李世民眉頭越皺越深。
這對他來說,算是一個變數。
這些難民沒有壯大李家,那麼李家總體兵力自然不如預期。
對李世民接下來的計劃,還是有不小的影響。
“那些難民非但不領情,甚至帶著人手搶。”
唐儉直言。
“豈有此理!”
李世民麵色陰沉。
“二公子,那些百姓認定就是李家勾結蠻夷,才導致蠻夷破關。”
唐儉苦笑道:“難民都氣暈頭了,根本沒有解釋得機會。”
“罷了。”
李世民擺了擺手,這一環出問題,影響也不算大。
何況,還有意外之喜?
“張須陀一旦退兵,突厥沒有退兵之前,他斷不敢來登州。”
唐儉又道。
“不但如此,楊林那老東西,已經連續挫敗靠山軍不足為慮。”
李世民直言。
“既然如此,咱們倒不如繼續擴張?”
唐儉試探性問。
現在對他們而言,乃是絕佳的時機。
突厥破關南下,就吸引了不少注意力。
楊林無力阻攔,而且南下之地還有個楊暕。
現如今,幾乎沒有隋軍可以擋住李世民的腳步。
“不可亂來,也不可得意。”
李世民卻是意味深長的說道。
“公子的意思,是吳缺?”
唐儉瞬間明了。
“可不是嘛,他還沒有動靜?”
李世民轉過身問道。
“沒有,關中還沒出兵。”
唐儉搖了搖頭。
“都到這個地步了,大隋皇帝還不動用吳缺?”
李世民覺得奇怪了。
如果單單隻是逆賊唐軍和齊郡作亂,對大隋而言的確還沒到用吳缺的地步。
可現在突厥破關而入,那就是大事情了!
人心動蕩,且突厥隨時可能深入大隋。
若不滅突厥,後果不堪設想。
加上逆賊叛亂,楊廣彆無選擇。
“其實屬下也覺得奇怪,按道理不應該才是。”
唐儉直言。
“難不成,本公子還是小看了,大隋皇帝對吳缺的戒心?”
李世民彆有深意的說道。
唐儉沒接話,這件事他無法斷定。
“對了,李岩可回來了?”
李世民又問。
“沒有,他按照您的吩咐,繼續守在北海郡。”
唐儉搖了搖頭。
“楊林必然會進攻此地,本公子要破了他雄心!”
李世民微微眯眼。
若楊林三番五次戰敗,信心必然大受打擊。
到時候若有機會,說不定可以趁機將其鏟除,完成包圍京都的計劃。
楊林一死,東麵也就一個張須陀有些看頭。
“二公子妙計,他必然按耐不住,特彆是張須陀已走的情況下。”
唐儉撫著下巴山羊胡便笑了起來。
“太原那邊,可有來信?”
李世民又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