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家的?”
“叫啥名?”
“多大了?”
“長得好看嗎?”
“要不要咱替你把把關?”
此時的朱元璋比朱雄英還要興奮,對於這一大串的問題,朱雄英隻是淡淡說道:“我不告訴你!”
“那就趕緊給咱看奏疏!”朱元璋直接變臉了。
明朝的奏疏和奏本用的都是精美昂貴的蜀錦或杭緞做底子,官員要將寫的東西表在上麵,但在朱元璋執政的洪武時期,卻沒有到如此奢華的地步,朱元璋規定,凡是地方上奏的奏本采用普通布料即可,根據品級不同,也有顏色的區彆。
放在朱雄英麵前的幾乎都是府縣級彆的奏疏,看奏疏這種工作,確實是為難他了。
奏疏的內容都是從左至右豎著看,而且還沒有標點符號,這對於朱英來說真的是頭疼不已。
幸好這大半年跟著淩漢和劉三吾啃了不少書,已經習慣了這些,但還是看的有些彆扭。
苦著臉的朱雄英隨手拿起一本地方縣令送來的奏疏,大概有一千多字,艱難的看完後才明白是怎麼回事。
山東某縣有個守寡守了四十年的寡婦,縣令請朝廷賜一塊貞節牌坊,給予賞銀,減免賦稅……嗯……就這事,沒了!
朱英用朱筆批了一個“準”字!
再拿過一本,上麵大概兩千多字,內容是河南的一位漁民在河中打魚時撈上來一隻巴掌大小的銅王八……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上報的內容就是這些!
想來想去,也沒想到該批複什麼,索性直接扔一邊不批了!
又看了十幾份,幾乎都是雞毛蒜皮的屁事,什麼發現三條腿的蛤蟆,什麼夜現紅光,天降祥瑞,要麼就是誰死了,房子上飛來了仙鶴,哪裡寺廟的主持圓寂了,哪個道觀的道長羽化了……等等!
還有一個知府為了拍馬屁,請求朝廷按照皇家禮儀為皇長孫重新補辦一次大婚。
朱英拿起朱筆,批複了一個字:滾!
“呼……”
朱雄英長舒一口氣,心中對老爺子是越來越佩服了,就每天看這些雞毛蒜皮的屁事煩都煩死了,老爺子竟然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堅持下來。
當皇帝簡單,當一個勤政的皇帝當真艱難,彆的皇帝還有丞相,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人幫忙處理,朱元璋就靠自己和太子朱標,爺倆經常通宵達旦的處理這些源源不斷送來的奏疏。
就憑這份毅力和工作量,朱元璋在曆朝曆代的帝王之中,堪稱獨一無二。
“皇爺爺,您天天看這麼多奏疏不煩嗎?”朱雄英突然問道。
“煩,咱也是人,怎麼會不煩呢!”
朱元璋合上批改好的奏疏,歎息道:“煩又能如何,咱打下這江山不容易,咱不去管還能指望誰啊!”
“可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沒必要上報吧!”朱英指著眼前的奏疏抱怨道。
“大孫啊,你錯了!”
朱元璋神情嚴肅的說道:“從這些小事可以看出當地的情況……”
說著,隨手拿起一本朱英改過的奏疏,看了一眼,繼續說道:“就拿這個守寡守了四十多年的寡婦來說,他能恪守婦道,堅守貞潔,沒有選擇改嫁,證明這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女子!”
“如果咱沒記錯,這地方這幾年已經報上來十幾個貞節牌坊的請求,這證明這地方民風淳樸,百姓恪守道德,大孫,你明白咱的意思嗎?”
朱雄英點點頭,說道:“明白了!”但心裡卻有些不認同,但他不能用一個現代人的思想去標準古人,在古代,貞節牌坊無疑是對一位恪守婦道的女子最大褒獎,甚至載入縣誌,流芳百世!
一個時辰後,朱元璋見朱雄英看的有些不耐煩了,忍不住歎息道:“大孫啊,你爹走後,咱是實在忙不過來了,不然也不會讓你來幫咱!”
聽到此話,朱雄英認真說道:“皇爺爺,孫兒有個主意可以分擔您的壓力!”
“說說!”朱元璋也來了興趣。
朱雄英神情嚴肅的說道:“成立內閣!”
……
平安夜是誌願軍的勝利之夜,是祖國的平安之夜!
警鐘長鳴!致敬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