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伯耆急忙問道:“若是臣所說情況屬實,大皇帝陛下會不會出兵相助,掃平胡逆,複陳氏之位?”
朱雄英壓根沒搭理他,樸不了立馬將裴伯耆帶了出去。
其實,安南隻要臣服大明,年年納貢,歲歲來朝,不管姓陳還是姓胡,都沒有多大區彆。
胡氏到底是順應天意,繼承大統,還是殺害國君,謀朝篡位,其實和大明也沒多大關係,自己家一大堆事還沒做呢,犯不著去管彆人家的事。
可現在不一樣了,朝廷已經開海了,之所以遲遲沒有派艦隊下西洋就是因為安南這顆釘子沒有拔掉。
現在攻打安南,還不是時候,準確說還沒準備好,軍費還沒湊齊,火器在高麗之戰中消耗殆儘,還沒有得到補充。
剛打完高麗,不可能繼續用兵打安南,國庫吃力,安南那地方雖然比高麗難打,但還是能打下來的,但打下來後的治理又是一個大問題,一個高麗目前都消化的困難,再加一個安南,國庫會被拖垮的。
到時候貼是沒錢貼,棄又不能棄,隻會進退兩難。
種種原因加在一起,讓朱雄英現在無法對安南用兵。
曆朝曆代都是這樣,要想開疆拓土,皇帝必須掌權,軍隊必須強大,國庫必須充盈,這是建立在打下來還要治理的情況下,打了就扔那就另當彆論了。
王鈍拱手問道:“陛下,安南之事,禮部是否再派人去調查?”
朱雄英似笑非笑的看著他,反問道:“你認為呢?”
王鈍繼續說道:“陛下,太上皇早已定下皇明祖訓和不征之國,宗國不插手宗藩屬國內事,更何況朝廷已經正式冊封胡氏為安南國君,若是真如那裴伯耆所說,那朝廷和陛下的顏麵……”
王鈍還是不錯的,雖然有時候喜歡踢皮球,但關鍵時刻還是能為皇帝考慮的。
朱雄英聽後卻是笑了笑,突然看向王鈍,看向這位輔佐他近十年的老臣,說道:“王卿,今年七十歲了吧?”
王鈍拱手道:“回陛下,臣今年六十有九!”
朱雄英點點頭,說道:“都這個歲數了,還要為國操勞,朕實在於心不忍啊!”
王鈍終於反應過來,擔憂的問道:“陛下是不是覺得老臣歲數大了,要趕老臣走?”
從洪武末年,朱雄英還是皇太孫的時候,老爺子為他親手打造了一批班底,幾乎都是老臣。
如今已經故去兩位,韓宜可,劉三吾!
朱雄英長歎一口氣,說道:“朕沒有趕你走的意思,朕是想……罷了,你什麼時候想走,告訴朕一聲,你輔佐了朕近十年,朕是不會虧待你的,該有的都會有!”
“謝陛下!”
朱雄英繼續說道:“好好做事吧,明年給你加一個東宮太子少傅的頭銜!”
“謝陛下!”
這一聲明顯比上一聲的聲音大!
看著王鈍老邁的背影,朱雄英臉上帶著擔憂,眼神透著不忍,再次長歎一聲,呢喃道:“王卿啊王卿,你可千萬彆走錯路,朕實在不想為難你們這些老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