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桂林府。
自從收複漢南後,此地就成了南方軍事,經濟的中轉之處,加上有靖江王再次坐鎮,倒也穩定。
從今年年初,朝廷命令靖江王在桂林府修建大量糧倉,用於儲存糧食,漢南交州的糧食會以海運的方式源源不斷的運送到此地。
後半年,前軍大都督,江陰侯吳高奉命前來此地練兵,之後朝廷的工部侍郎韓克忠又來修路,讓原本寂靜的桂林府突然熱鬨起來。
韓克忠接到聖旨後,馬不停蹄的來到桂林,立馬開始著手修路,從桂林府到雲南府大概有兩千多裡,當然,這是直線距離,但修路可不是能完全按照直線距離一路鑿過去,遇到一些崇山峻嶺,大江大河的地方,必然要繞開,所以,這條桂雲大道的路程,起碼要三千裡以上。
有圖紙,有錢糧,有工匠,有勞役,也有朝廷的聖旨,但這並不代表一切就能順利,而且,隻有兩年的時間,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不過,官場之上流傳著一句話,把能做好的的事情做好,那不算有本事,把不能完成的事情完成,那才是能臣乾吏,朝廷棟梁,治國大才。
韓克忠這個人,沒覺得自己有什麼大本事,就拿他這個狀元及第,天子門生的出身來說,都沒被同僚放在眼中,因為他是永興二年的狀元,那一年有兩個狀元。
他隻想把朝廷交代的事情做好,在其位,謀其政,身為工部侍郎,就要擔得起工部侍郎的責任。
要想兩年之內修好這條路,唯一的辦法就是分割路段,交給各地的府縣,宣撫司,宣慰司,地方的小土司同時動工,雲南境內的路段,那必然是由沐家負責。
桂林府這邊早已經動工,沒什麼困難,雲南路段有沐家,不用韓克忠多操心,唯一的困難就是貴州之地,按照工部提前畫好的圖紙來看,從桂林府到雲南府之間,取最近距離修建那是不可能的,最好的方案就是從桂林府向西北傾斜,從湖廣的天柱一路向西修建。
這樣做還有一個目的,湖廣也是大明的糧倉,糧食可以集中在天柱,不用在南下到桂林府,直接順路向西南輸送,用於支援將來的麓川等戰事。
而工部定下的修路圖紙,要從整個貴州橫穿過去,然而很不巧合的是,這條向西的路,正好從思州田氏,水東宋氏,播州楊氏,水西安氏的宣撫司地方穿過去。
,,,
十一月,天柱西!
工匠將大石頭鑿碎,混合後灰色漿土,由勞役鋪在提前規劃好的路上。
這種灰色漿土並非稀泥,而是由石灰石燒製成的石灰,混合泥土,,摻雜小石子,雖說比不上後世的水泥,卻也堅硬平坦,但造價也是很高的。
湖廣,貴州一帶有豐富的礦資源,石灰石多的很,再加上山高林密,木材,石頭都可以就地取材,無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鋪在路上後,再由勞役用錘子夯實,承受幾百斤的東西不成問題。
這條路以後要行軍,也要運糧,所以必須要結實!
“後麵的路都要做到這種程度,絕不能偷工減料!”
身穿官服的韓克忠走在夯實的路上,交代下麵的官員道:“還有工匠,勞役,萬能樂扣夥食,棉衣,炭火等物,即便是漢南越人也要一視同仁,都不容易,莫要虐待他們!”
“陛下見不得這樣的事,也告訴下麵人,敢在這上麵動手腳,必然死無葬身之地!”
“大人放心,下官定當等謹記!”
無論是遷都,還是移民,修路,朝廷都會派都察院禦史巡查,除此之外,還有暗查的錦衣衛,皇帝最受不了的就是在這種事上,上下官員吃不該吃的東西,拿不該拿的錢,導致百姓困苦。
韓克忠心裡始終是如履薄冰,這個活不好乾,不僅有各宣撫司的為難,還要提防隨時可能發生的民變。
“轟!”
“轟……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