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初年,大明數次北伐和元廷作戰,以徐達和常遇春用兵最為厲害。
以騎兵配合步兵,結陣而進,步兵持長槍,盾牌掩護,騎兵伺機從側翼突破,這是徐達慣用的戰術。
這種戰術其實就是犧牲步兵,纏住敵人的騎兵,為自己的騎兵創造突襲的機會。
常遇春的騎兵戰術就沒什麼說的,可以說他也沒什麼戰術,就是騎兵對騎兵,迎麵硬碰硬的打,拚的就是血性,就是你死我活,舍我其誰,而且以少勝多,那都是家常便飯。
任何騎兵,交給常遇春,他都能打勝仗,因為常遇春太猛了,相反把常遇春的騎兵交給其他人帶,那就不見的了。
這種作戰方式,彆人學不了,他是萬夫莫敵的常遇春,一個照麵就能把敵軍主將,先鋒打死,天底下隻有一個常遇春。
沒有常遇春那樣的武藝和膽量,彆乾人家那個活兒。
另外,還有李文忠的騎兵戰術也非常有特點,他喜歡奔襲戰術,以快打快,出其不意,往往李文忠的刀子都抵在敵人胸口,敵人才反應過來。
隨著大明火器的發展,各種火器被研發出來,騎兵的戰術又迎來變動,王弼首次提出來火器和騎兵的各種配合,打開了明軍騎兵新的戰術體係。
各種騎兵戰術,如今被朱棣學到,尤其對王弼提出的火器配合騎兵的戰術很有興趣,還專門請教了一些從司馬院畢業回燕藩軍中的年輕軍官。
對朱瞻基提到火器,騎兵的作戰,朱棣既意外,又高興。
“瞻基,你沒去過司馬院,怎麼會知道這些東西?”
朱瞻基笑道:“是跟著陛下學的,陛下有時候給耿叡講一些軍事,有時候我也跟著聽聽,也學會了很多東西!”
永興當了皇帝後,就沒有再打過仗,但其實他是會打仗的,這些朱棣都知道,還真不是紙上談兵的那種,起碼明白戰略上的部署。
其實,朱棣心裡也明白,這一仗,不能說全部,至少有一半原因是在照顧他這位四叔。
因為永興皇帝開疆拓土的目光壓根就不在北方,而是南方各地。
為了支持燕王,朱雄英可是把他精心打造多年的神機營,三千營都調了過去,留在燕王帳下聽令。
“瞻基,你剛才說,分化他們,挑撥他們內鬥,讓他們狗咬狗……”
“回爺爺,是!”
朱棣笑著擺手道:“既然他們能結盟,就充分認識到了一點,如果再不聯合,此次就要被滅個乾淨,生死存亡了……畢竟是一個祖宗的……這個時候挑起他們的內亂,難……而且耗時太久……畢竟阿魯台那幾個也不是什麼酒囊飯袋!”
朱瞻基有些不明白了,問道:“那爺爺的意思是?”
“往年,想打他們,難啊……為什麼難,因為漠北太大了,找不到人……”
朱棣捏著拳頭繼續說道:“現在好了,結盟了,湊在一堆了,反倒省事了,就怕他們打了就跑,還得到處去追他們,麻煩!”
朱瞻基趁機問道:“爺爺是想和他們硬碰硬的打一場?”
朱棣似笑非笑的說道:“去把軍中諸將叫到大帳議事!”
“遵命!”
……
京城!
東長房!
官員魚貫而入,坐在桌子前吃了起來,如今的東長房幾乎看不到老臣的身影了,年輕的也少,朝中的許多高位空出不少。
兵部尚書,工部尚書,都察院右都禦史等等,至今都沒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