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元吉這個人,那是出了名的老摳,皇帝有時候要錢都不給,解縉要是去要,能被他直接趕出戶部。
“太子!”
“兒臣在!”
“去找夏元吉說一聲!”
“兒臣明白!”
解縉這才鬆了口氣,行禮道:“謝陛下,謝太子殿下!”
朱雄英又道:“此事意義重大,不僅能傳承文化,更是彰顯我朝盛世氣象,解卿,你要好好謀劃一番!”
解縉再次行禮道:“陛下放心,臣定會製定詳細章程,招攬各方賢才,立馬開始修書!”
“恢複你翰林院大學士官職,好好乾吧!”
以解縉的才華,這事交給他辦,不難!
皇帝和太子走後,解縉再也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頓時笑了出來。
“恭喜啊,解學士,不僅官複原職,還成為修書總編官,日後定能名留青史!”
一大群官員湊了上來,紛紛賀喜,心裡也是很羨慕,這種好事落在了解縉頭上。
其實,這其中原因,一半是解縉確實有這個才華,另外一半,作為最早跟隨皇帝幾個臣子,鐵鉉如今是兵部侍郎,周誌新是刑部侍郎,就連最年輕傅讓都成了神機營指揮使,隻有解縉一言難儘,讓他修書,其實也算在照顧他了。
皇帝是個念舊情的人!
另外,太子找到夏元吉,將皇帝修書之事告知,讓他拿錢。
夏元吉以修路,遷都,漠北戰事為由,不願意給。
太子最後都把嘴皮子磨爛了,夏元吉為了照顧太子的麵子,一番討價還價後,給了一萬兩銀子。
一萬兩銀子修一部書也算夠了,可要是修皇帝所要求的那部書,隻能算九牛一毛。
解縉拿到錢後,過了三天來找皇帝,錢花完了,朱雄英都愣住了,一萬兩銀子,扔水裡都沒濺起水花啊。
解縉開始報賬,修這樣一部書,翰林院那點人壓根不夠用,需要從民間大量招募,還要提供食宿,工錢,朝廷還要派人去民間搜集大量的典籍,散佚文獻,涉及差旅費,購書,吃喝拉撒都要錢。
部分珍稀典籍都是孤本,需要高價收購,宋代古本到明代已十分昂貴,屬於古董了,都是傳家寶一般的存在,即使出高價,人家都不見的會賣。
一萬兩銀子,連買紙的錢都不夠,更彆說上等的油墨,毛筆等。
朱雄英有些無奈了,他把事想的簡單了,這樣一算,修這樣一部書可真不是個小數。
可事已經辦了,再難也得辦下去,總要給後世留下一些有用的東西。
夏老摳是不會給錢了,即使皇帝出麵也沒用了,朱雄英一咬牙,從內庫調了五萬兩銀子給解縉。
當然,這點錢依舊不夠,但可以先用著,起碼能把架子搭起來。
鄭和沒回來之前,除了必要,必須要花的錢,如修路,遷都,戰事,或者賑災,這些是必須要花錢的,其他事,能省就省,能拖就拖,大錢絕對不能動。
至於國庫,倒是有點錢,但朱雄英也沒打算動多少,總要留點家底,留點存糧。
人一上了年紀,想的就多,考慮的就多,二十多年過去了,朱雄英早就不是剛繼位的那個毛頭小子了。
為人父,為人祖父,總要為子孫考慮,老爺子給他留個空國庫,他用不能給太子,長孫也留個一窮二白的家底吧,說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