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議!”
“臣附議!”
前一陣子,這些文官還要奪兵權,這會兒一個個的又變成憂國憂民的忠貞之士了。
李景隆看了一眼,這些人當然不會為朝廷考慮什麼,一定沒憋什麼好屁。
太子皺眉道:“那你們說該怎麼辦?”
黃淮趁機說道:“臣以為非常之時,當另辟蹊徑,隻要能解決朝廷的難題就好……”
“臣以為,朝廷當放寬選官之標準,施行舉薦製度,不以科舉功名,不論出身,隻要有真才實學,能力出眾,為民謀福,為朝廷分憂,皆可錄用,洪武朝時,太祖爺以舉薦製度為朝廷招攬一大批的治國良臣,方才有了洪武大治,百姓安居……”
此言一出,朝堂頓時議論紛紛。
“不可!”
朱允熥站出來高呼一聲,拱手道:“洪武朝用舉薦製度,那是天下初定,遍地瘡痍,百姓飯都吃不飽了,哪裡還會去讀書,實在沒辦法了,才用的舉薦製度!”
“到洪武十六年,朝廷開科,就以科舉選官為主,永興元年正月,陛下登基後立馬廢除了舉薦製度,以後,要想入仕,必須參加科舉,考取功名!”
“但爾等奸佞,竟然要違背皇命,複立舉薦,莫不是想讓天下大亂!”
文官們則力挺黃淮的建議,蹇義出班道:“殿下,如今當務之急是穩定西南半島,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讓當地百姓早日沐浴皇恩,穩固我大明江山社稷!”
朱允熥沒有說錯,朱雄英繼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廢除了舉薦製度,原因很多,但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
公平!
什麼是舉薦製?
簡單的說,以後要想當官入仕,不需要再考科舉,隻要有當官的舉薦,就能直接授予官職。
如此,那人家寒窗苦讀數十年,曆經無數春秋,以科舉入仕的人豈不是成了笑話。
以後誰還讀書參加科舉,那不都得削尖腦袋去巴結權貴。
舉薦製度本身就是對公平的一種破壞!
而且,被舉薦的人,一般都是舉薦人的好友,同鄉,門生,同門,這就會形成另一種結果。
結黨!
“殿下!”
黃淮站出來說道:“西南半島初定,不能沒有官吏管理,舉薦製度也是沒辦法的辦法,除此之外,臣以為,可廢除鄉官行政,從中挑出一部分能力優異者,破格提拔,在西南半島五大布政使之地任官,而大明境內,百姓安穩,即使沒有鄉官,也不會出什麼亂子!”
鄉官的設立,就是為了消除士紳對地方上的影響,加強朝廷對地方的係統管理。
一旦沒了鄉官,地方鄉裡又被士紳掌握了。
關於鄉官的事,這些年有不少官員勸諫皇帝,以朝廷開支太多為由,應當廢除。
皇帝每一次給出的答複都是一樣的,誰勸誰去當鄉官。
廢鄉官,立舉薦,李景隆都被這些人整笑了。
太子看向李景隆問道:“曹國公以為如何?”
李景隆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朗聲道:“殿下,幾位大人言之有理,廢鄉官那是萬萬不能,不過臣支持舉薦官員前往西南半島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