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父子倆吃過早飯,各自穿上了那天伐木的裝備。
最外層是軍大衣,中間的狼皮大衣,內裡則是毛衣和線衣。
下身也是皮褲套棉褲,加上大棉軍鉤皮鞋,內裡還套著半指厚的棉襪子。
這麼一身裝備,再把臉用圍巾捂好,哪怕現在山裡的溫度已經接近零下三十度,體感溫度依然能維持在二十多度,就是行動什麼的有些臃腫。
這次進山,二人一人背了一把56半,腰間還彆了一把黑五四,除此之外還有之前的望遠鏡,獵刀,匕首,折疊的工兵鏟,繩索........
和其他季節不同,冬季進山必須得背上一把工兵鏟,不僅可以用來掏其他動物的窩子,還能用來挖雪窩子。
若是趕上了大的風雪天,周圍又沒有合適的避風處,那就需要這東西挖臨時的雪窩子。
不怕山裡下雪,就怕有大風,特彆是白毛風。
白毛風,有的地方也稱為雪暴,是東北地區對一種極端風雪天氣的俗稱。
這種天氣裡,狂風卷著細碎的雪粒呼嘯而過,能見度常常不足十米,雪粒被風刮得像鋼針一樣鋒利,打在臉上生疼。
更可怕的是,白毛風裡的雪不是從天而降,而是貼著地麵橫掃,很快就能把溝壑填平,讓人分不清哪裡是路,哪裡是坑。
老獵人都說:"寧走三九冰,不碰白毛風。"
在這種天氣裡,若是長時間走不出去,或者找不到避風的地方,體溫會迅速流失,造成失溫,雪粒鑽進衣領袖口,很快就能把人凍僵。
最危險的是,白毛風常常突然來襲,前一刻還晴空萬裡,轉眼就風雪漫天。
好在,白毛風多發生在平原和丘陵地區,山裡避風的地方也多,就算刮白毛風,隻要不是恰好走在路上,周圍又沒地方避風,就問題不大。
馬虎記得小時候聽老爹講過,幾年前那場白毛風,來的太過人突然,新青山那邊有幾個走親戚的失蹤了。
等風停了去找,發現他們就在離林場幾裡的地方凍成了冰雕——這些人圍著棵大樹,連火都生不起來。
遇到白毛風,一定要立即尋找背風處躲避,千萬不能盲目走動。
頂著清晨的陽光,小鹿拉著爬犁,行走在被解放車壓的微硬的雪殼路麵上,一路向著瞭望塔的方向而去。
馬虎打算從那邊進山,因為距離公主嶺比較近。
“虎子,我怎麼感覺大黃這慫狗,有些怕你懷裡的小狐狸啊。”
路上,老爹看著偶爾偷瞄小赤狐的大黃,有些奇怪的問道。
“估計是小赤狐在狗窩這兩天,給大黃上課了吧。”
“或者..........”
馬虎神色一動,將小赤狐從懷中拽出,很快就從它的腋下抓出了幾根虎毛。
“不應該啊,大黃也認識虎二,而且十分溜須虎二,就差沒認虎二當大哥了。”
“小赤狐到底乾了啥?能讓大黃這麼慫它。”
爬犁的速度,要比鹿車慢一些,兩人花了半小時才趕到瞭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