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邑的稻米?
劉備關羽諸葛亮三人呼吸急促的對視一眼,興奮的差點沒尖叫出聲。
他們清晰的記得關興說過,林邑就是後世的占城,從林邑帶回來的稻米可不就是他們心心念念的占城稻嗎?
劉備迫不及待的搶過竹筒用力拔開並扔掉筒蓋,小心倒出些許稻穀放在手心仔細觀察,片刻之後強忍著激動說道:“確實比大漢的稻穀白上一些,顆粒也要大上一些,諸位覺得呢?”
說著將手伸到前方左右移動,好讓身邊眾臣近距離觀察,孫權張昭等人紛紛拿起數粒先觀察再品嘗,咀嚼著稻米神色各異。
張昭將稻米吐到一邊說道:“陛下,此米跟大漢的稻米確實略有不同,但是是否優於大漢的稻米還需驗證,畢竟味道如何隻有做熟吃了才知道,畝產如何隻有親自播種收割才清楚,還有這米有沒有帶毒或者其他東西,會不會像神策侯釀的啤酒那樣對吧?”
眾人聞言齊齊看向關興,關興尷尬的摸著鼻子抬頭望天,同時在心裡誹謗道:“該死的張老頭,你又沒喝我釀造的啤酒,有必要拿這事舉例子嗎?”
眾人卻聽的紛紛點頭,稻米最大的作用是食用,吃了頂餓沒副作用才重要,否則若跟關興釀的啤酒一樣吃了上吐下瀉渾身不舒服的話,產量再高又有什麼用呢?
說白了傅士仁帶回的稻米還處於原始階段,外形跟大漢本土的稻米差距並不大,遠還沒到隻看一眼就令人震驚的地步,有此質疑也正常。
劉巴接茬道:“不管怎麼說,大漢多了種農作物也是好事嘛,人吃不了還可以拿去喂牛嘛,傅將軍,能說說你們得到稻穀的具體過程嗎?”
劉備接茬道:“沒錯快說,你們是怎麼拿到稻穀的?”
這米的品相雖然不怎麼驚豔,但畢竟是從關興口中所謂的占城帶回來的,既是從占城帶回來的肯定有其特殊之處,他相信關興。
傅士仁聞言不敢怠慢,組織了下語言說道:“我跟糜將軍在海上航行月餘到達林邑,就是伏波將軍鑄柱的象林縣,林邑國王區連知道漢使到來火速趕到海邊迎接,表現的格外恭敬,讓我們打消了立即出兵收複象林的衝動。”
“隨後子方(糜芳)跟著區連前往王宮,為防止區連發難命臣繼續留守海邊,保證船隊退路的同時勘察附近地形,但林邑王區連回到王城之後並未發難,非但沒有還一如既往的恭順,甚至特意派人給臣送來糧草,其中就有陛下手中的稻米。”
劉備點頭道:“你們做的對,現在確實不是收複象林縣的時機,然後呢?”
傅士仁繼續道:“出海前陛下叮囑臣注意搜尋新糧種的事情臣半刻也不敢忘,所以看到稻米便留了心眼,打聽一番跟著去了稻田。”
“對了,林邑那邊天氣太熱,冬月的天氣跟涿郡的夏天有的一比,因此還長著稻穗,臣趕到田邊發現稻穀長了半尺多高已經出穗了,但當地土著不擅耕種,撒下種子就沒管過,導致田間的野草比稻穀還多。”
眾人聞言紛紛倒吸涼氣,忍不住罵道:“這群無知的土著真糟踐東西,後來呢?”
現場包括劉備諸葛亮在內的絕大多數人都是下過田種過地的,非常清楚種地除草的重要性。
另外大漢的冬季可是非常冷的,連江陵乃至吳郡等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都下了雪,更彆說中原了。
大漢的冬季因為天冷的緣故,百姓想種地都沒法種,林邑土著能種地卻不種,這不是妥妥的糟踐東西嗎?
這種糟踐在大漢君臣看來就是犯罪,是該直接判刑流放的。
反觀林邑土著,有那麼好的條件卻窩在家中睡大覺啥都不管,怎能不讓這群視土地為性命的大漢士大夫們氣憤?
傅士仁繼續道:“後來臣就接管了那片農田,帶兵除草照料,等到稻穀成熟之後親自收割脫粒晾乾給陛下帶回來了。”
“等等……”張昭打斷道:“你們出海至今也就三月有餘,去時走了一個多月,回來道路熟悉省時一些但也得二十來天吧,也就是說你接手稻穀一個多月就成熟了?”
傅士仁知道他要問什麼,連忙答道:“是的,而且下官特意問過,這種稻穀不分季節,種子撒下去最多兩個月就能成熟,每年能收三四季,但林邑土著不會耕種更不懂節氣,具體能收割幾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
“嘶……”這下眾人徹底破防了。
兩個月就能收一茬,每年至少收三茬,也就是說一年三熟?
這土地得有多肥沃?
林邑土著不懂耕種,撒下種子便坐等收割,這種佛係種地都能有收成,那這土地落到精通耕種的漢人手裡……
既然土地如此肥沃,那是否可以派批族人提前過去占領,跑馬圈地呢?
現在大漢開始土改了,自家的地全部充公了,但土改短時間內還改不到林邑去,既然如此在大漢的損失能否從林邑那邊補回來呢?
況且派支族人趕到林邑建立分支也是有好處的,既能讓家族開枝散葉,還可以加道保險防止家族遭遇變故被一鍋端,穩賺不賠啊。
在場眾人眼神閃爍紛紛泛起了這樣的心思,但他們的目的不是稻穀而是林邑的土地。
漢人對土地的執念太深了,以前不去林邑是隔著十萬大山過不去,現在不同了,海路開通了。
漢人對土地的執念太深了,隻要是能種出糧食的土地他們都惦記。
傅士仁繼續道:“不過臣已開辟了十二塊稻田,讓子方每隔一月種上一茬,借此試驗稻田的收割時間以及具體產量,最多一年就能試驗出來,這是臣耕種期間做的記錄,請陛下過目。”
說著將手伸進懷中取自己的筆記本,摸了半天沒摸著才想起筆記本在先前被他扔掉的包裹裡,無奈轉身回去再取。
傅士仁取來筆記本雙手遞給劉備說道:“這是出海前小關將軍特意送給我們的筆記本,有了它臣才可以如實記錄,請陛下過目。”
劉備接過筆記本翻開與眾人圍在一起觀看,發現傅士仁記錄的非常詳細,連稻穀每天長幾公分都記得清清楚楚,甚至還畫了草圖。
劉備邊看邊問道:“你種地的時候子方在作什麼,不會整天躲在王城花天酒地吧?”
自己的小舅子什麼德行自己清楚,指望那小子下地種田不太可能。
傅士仁神色複雜的說道:“子方跟區連的關係搞的非常好,區連能主動給我們送糧引路都是他的功勞。”
老傅也是人精,將糜芳先誇一通,然後畫風一轉如實說道:“哦對了,子方把區連的閨女給睡了,那位林邑公主已經懷孕了。”
“什麼玩意?”劉備驚的直接將筆記本扔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