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揚略微一頓,答道:“是宜都蠻、武寧蠻和永寧蠻。”
巴東王心中一跳,握著刀鞘的手指微微收緊了幾分,然後迅速恢複如常,移開目光,語氣隨意:“你準備選哪一部?”
王揚歎了口氣:
“慚愧,我還沒選出來。我對這三部了解有限,所知多是曆史舊聞,至於近況如何,還需進一步查訪。”
巴東王一喜,剛準備開口,卻又閉上,想了想道:
“這三部本王也不了解,你查查看吧。”
哎呦,沉得住氣呀。
好,那我也不急。
王揚剛應了一聲,便聽巴東王補充道:“不過孔長瑜最知道這些,你有什麼疑問,可以問他。”
上鉤。
王揚語氣略感驚訝:“孔先生竟知蠻事?”
“他文章雖酸,但這方麵的本事還是有的。你若有意,本王便讓他明日去你府上。”
“王爺如此關照,揚感激不儘!”
......
王揚走後,巴東王立即召見孔長瑜......
“明日你想好說辭,一定想辦法讓他避開要緊的那個部族,其餘兩個隨他選去。”
孔長瑜不語。
巴東王不滿地敲了敲桌案。
孔長瑜醒過神來,趕緊拱手謝罪。
巴東王不悅道:“你聽沒聽到本王的話?”
“聽到了,但王爺,有沒有這種可能......王揚是提前知道了那件事,然後故意來探虛實的?”
巴東王一愣,細細想一番,說道:“本王雖然覺得不像,但你說得對,不得不防。你有什麼想法?”
“待交貨後,即刻......”孔長瑜手掌一劃。
巴東王擺擺手:
“本王改主意了,這個人才學好,沒根基,人也有意思,可以用。”
孔長瑜一驚:“王爺,這不妥吧!留下他就是留下把柄啊!”
“那你要這麼說,本王留你不是也留個把柄?”
“這......”孔長瑜張口結舌,一時間竟說不出反駁的話來。
巴東王笑著拍拍孔長瑜肩膀:
“開玩笑的。你的忠心本王知道,他如何能和你比?隻不過此人通曉蠻事,又善治生,學問又好,要成大事,這樣的人才豈能不用?”
孔長瑜眉頭緊鎖,神色憂慮:“隻怕他未必與王爺同心呐......”
巴東王一笑:“他是有些滑頭,不過貪財好利,誌在功名,又早向本王求過南中郎板行參軍的位置,現在有本王這個靠山,他能不靠?至於有點小心思,隻要不犯忌諱,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王爺,人心難——”
孔長瑜還要再勸,卻被打斷。
“河東柳剛出事,再死個琅琊王,太紮眼。”
“可——”
“好了,動不動手本王自有主張,不必再議。你就隻說針對王揚的這番話,采取什麼對策就好。”
孔長瑜隻好暫時放棄勸諫,微微低頭,斟酌片刻,說道:
“下官建議,一方麵打探朝廷動向,看看有沒有什麼風聲透出來.....”
巴東王道:“這個自然。”
“另一方麵,他既然可以探王爺的虛實,那下官自然也可以探他的虛實。”
“你分寸要把握好,如果他什麼都不知道,你不要弄巧成拙,反而讓他起疑。”
“下官會小心行事,絕不讓他察覺端倪。”
“你既要防止他挑中那個不該挑的部族,又不能泄密,如果辦不成這件事,就不要回來見本王。”
孔長瑜躬身拱手:“定不負王爺所托!”想了想,還是覺得滅口穩妥,便再次進言道:“王爺,下官以為人心難——”
咵!
一個冰冷的硬|物撞進孔長瑜懷中,把孔長瑜嚇了一跳!低頭一看,手中居然多了一柄環首長刀!然後便見巴東王笑得陰險:
“瑾懷啊,打個賭怎麼樣?就賭本王能不能讓你主動把刀拔出來......”
孔長瑜愣了一下,沒等巴東王說完,馬上跪倒叩頭:
“是下官失言!求王爺恕罪!求王爺恕罪!!!”
巴東王也是一愣,疑惑道:“你做什麼?”
孔長瑜哆哆嗦嗦地捧起長刀,顫聲道:“王爺是不是要讓下官自裁?”
巴東王:......
————————
注:最近ai很火,受騙者多,但其實deepSeek在文史類學術問題上的準確率不到百分之十,即便是不需要什麼思考能力的古文出處,他也經常亂編,準確性都不如百科,可越來越多的人把ai的答案當成真實,認為它掌握的資料多(但其實在專業資料上反而很少),我挺想寫一個祛魅的說明,即拆碎deepSeek關於文史回答上的“七寶樓台”,說不定會放在“荊州亂”卷尾?但又覺得不合體例,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