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天地之有常兮,長幼序分——”
王揖坐姿散漫,醉笑執筷,橫擊酒樽,隨即手臂一伸,筷指王揚。
王泰神色焦慮,看向王揖:“五叔——”
王揚長身斜倚,寶藍衣衫逸宕,眼角含微醺,白麵染飛霞,手指如筆,在空中連劃,笑意吟吟:
“緬宗族之綿邈兮,叔侄情深!”
王泰隻好看向王揚:“之顏呐——”
王揖哈哈大笑,抬手虛引:
“觀棠棣之聯輝兮,荊枝共茂!”
王泰耐住性子,又轉過頭:“五叔,要不先——”
王揚振衣坐直,橫袖一揮:
“沐蘭桂之齊芳兮,玉樹同春!”
王泰也抓住節奏了,不叫王揚,迅速看向王揖叫道:“五叔咱——”
啪啪啪!
王揖撫掌叫好:“好一個玉樹同春!這韻協得好!賢侄,你留點神,我可要入典了(聯賦中用典)。”
王揖稍作思忖,王泰趕緊插話:“五叔,剛才說——”
“有了!”王揖筷箸斜挑,聲音悠長:“思周公之握發兮,成王沐其深恩。”
王揚略一沉吟,王泰馬上開口:“之顏——”
王揚自斟自酌,意態深沉:“念季子之讓國兮,後昆仰此高魂。”
“接得妙啊!”
王泰突然拍了一下桌案,大聲稱讚,把王揖、王揚都嚇了一跳。
“這句接得妙!五叔您用的是周公佐成王的典故,之顏續以季劄讓國的美談,這一佐一讓,都是親族大義的範章啊!更妙的是周公與成王乃叔侄,季劄第三次讓國,亦是讓位給其侄,也涉叔侄典,可謂事對合契......”
王泰笑容燦爛。
插不進話?
那我加入總可以了吧!
“五叔,方才——”
王泰誇完王揚,正要引入正題,王揖筷子一指王泰,興衝衝道:
“仲通,你賦下句!”
王泰:(⊙O⊙
王泰雖說本身不擅長作賦,但若是感覺到了,也能勉強上陣。隻是一來他心思不在此處,根本沒感覺。二來開始時也沒細聽,文脈接不上。要是他不太懂賦格,還真敢莽出兩句。關鍵他還懂,一懂就真不會接了。
他現在就是很無語,正吃著飯,喝著酒,說著正事兒,然後這兩人突然就聯上賦了!還他娘聯的是騷體賦!他現在試圖回想這聯賦是怎麼開始的,根本想不出來,因為開始得沒有任何征兆!
最關鍵是他的話還沒說清啊!就這麼滑過去了豈不是坐實了他查了譜之後還認了小畜生?
王泰一笑道:
“侄兒拙鈍,若勉強續貂,難免壞了清韻,就不獻醜了。”他說著看向王揚:“之顏才思敏贍,實在令人欽佩。說來慚愧,咱們琅琊王氏,綿延百代,支係繁複——”
王揚接口道:
“支係確實繁複,但架不住阿兄敦敘彝倫,用心查訪啊!若無之前阿兄不辭辛勞,辨譜係,明族黨,與我敘親通問,我今日還是如孤蓬飄萍,舉目無親。來,阿兄,我再敬你一杯!”
王泰被王揚精準預判,切斷話頭,心中大罵王揚狡猾,口中推脫道:
“其實我辨得也不是很明——”
“阿兄你就不要謙虛了!”王揚看向王揖,歎道:“我這個阿兄什麼都好,就是太謙虛。”
王揖笑道:“仲通一向如此。”
王泰:???
“五叔,我不是謙虛,我是真查得不太明白。要不五叔,您親自查查?”
王揖一笑:“你查都過了我還查什麼?我還能信不過你?”
王泰想吐血。
王揖看向王泰,認真說道:
“仲通啊,在這件事上,你不必過謙。所謂‘克明俊德,以親九族。’‘親親之義,寔在敦固。’你敦親疏屬,敘問同族,使飄萍者得依其本,離散者複聚其宗,這既是你的德行仁義,也是光大我王氏門楣的善舉——”
王泰流汗:“五叔,其實不是——”
王揖聲音一高:“更何況你還發現了我王家的千裡駒!你是功臣呐!來,侄兒,我也敬你一杯!”
王泰流汗更甚,臉都有些熱(急)紅了,慌忙解釋道:“真不是——”
王揖皺眉:“真不是什麼?難道之顏不是千裡駒?”
王揚向王泰拱手道:“我實在算不上什麼千裡駒,不過阿兄確實是我的伯樂。”
王泰連連擺手:
“你阿兄不是伯樂,你阿叔才是伯樂!”
王揖爽聲大笑:
“我就算是伯樂,可遠在京中,也沒有這個千裡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