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初休息了一天就回去接著上班了。
一大早就接到了一個重磅消息:廠裡正式向上級主動請纓,請求承接1.2萬千瓦發電機的研究和試製工作了。
元初驚訝道:“這麼快就批了?”
“暫時還沒有,不過應該沒什麼問題。專家們明天就到,6000千瓦隻要通過驗收,1.2萬千瓦肯定就落到咱們頭上了。咱們有經驗、有實力,舍我其誰!”
鄭偉豪氣乾雲,“所以,哪怕現在還沒批,我們也可以開始著手了。這事呢,總負責是我,但我不乾涉具體工作,就給你們提供整體保障,有什麼事我扛著。大家隻管乾活,不要有任何心理負擔,更不要有什麼後顧之憂。有困難提出來,廠裡幫忙解決。”
大家都沒意見,一個個乾勁十足。
鄭偉跟元初說:“這個項目劉工和你負責技術部門,有問題嗎?”
“沒問題。感謝領導和大家給我機會,我一定不會辜負大家的信任。”
她隻是個技術新人而已,廠裡能讓她和劉工一起負責,算得上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了。
第二天,機械工業部專家抵達電機廠,沒有休息,也沒有寒暄,直奔試製車間開始驗收工作。查看發電機資料、核對軸承間隙、72小時連續性工況演練,要檢查的內容不少。
五天之後,6000千瓦發電機通過專家驗收,可以正式投產了。
為了能夠滿足生產需要,部裡還給電機廠撥了一筆錢。用於廠房擴建、招募工人。
這個時候全國一盤棋,沒有專利一說,硯山電機廠完成了產品設計和研製,成果歸國家所有,部裡還要委托其他有條件的電機廠一起去生產。
國家在高速發展,對發電機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僅僅靠硯山電機廠一家根本滿足不了全國需求。
更彆提這個研究和試製工作本來就是部裡下的委托任務了。
大家都很高興自己可以為國家發展出一份力。
還有報社記者跟過來采訪、拍照,《我國第一台自主研發的6000千瓦發電機試製成功》的新聞很快就登上了報紙。硯山電機廠因此而聲名大噪,成了全國最有名的電機廠。
通過驗收之後,趁著部裡的專家還沒有走,廠裡舉辦了一個集體表彰大會,讓專家們對電機廠全體職工進行了一番表揚和誇獎,對大家的努力和付出進行了肯定。
全體職工都很受鼓舞,從此以後工作更加努力了。
***
元初全身心投入到了1.2萬千瓦發電機的試製工作中,她“不眠不休”三天,提出了關於新型發電機的構想,並畫出了詳細的圖紙,還做了詳細說明。
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都有解釋、有說明。她還列出了參考書目,就是劉工之前借給她的那一批。
畫出來之後,她和劉工又對方案進行了詳細的拆解和論證,一點問題都沒找出來。
劉工坐在辦公室裡懷疑人生。
怎麼有人能有天賦到這個程度呢?
能把理論活學活用到極致,還能發現問題,並在現有理論框架內解決問題。幾十年的老技術員可能也做不到這一點。
劉工對元初佩服得五體投地。在隨後的研製工作中,不自覺地就把第一工程師的位置拱手相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