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負責人是個比元初略年長幾歲的大姐,叫王建華,她對元初簡直羨慕到極點,“你咋老能撈到這麼多好東西呢?關鍵你還做的好吃,比我做的好吃。你來廚房當負責人得了,我替你療養去。”
元初嘴裡的海鮮粥差點噴出來,“不是,大姐,您咋那麼會想美事呢?”
王大姐哈哈大笑,“哎呀,被你看穿了。是大姐的錯。晚上我給你烤蛋糕吃哈。”
“這還差不多。”
來到療養院沒幾天,她就和這裡的工作人員全都混熟了。又過了幾天,她就和來療養的人都混熟了——一群老頭老太太。年齡普遍在六十以上,七八十的也有。五十多歲就算年輕的。
有好幾個老頭老太太都是要在這裡養老的。
他們之前因為工作的原因分配了大房子,從職務上退下來之後就把房子還給國家了,他們搬到療養院來住。至於他們的孩子,都已經長大成年了,有的參加工作住單位宿舍,努力爭取福利分房,有的下鄉插隊支援農村建設去了,反正沒能憑借老一輩的功績享受到什麼美好人生。
可能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靠父母撫養的那些年確實是享受到了的,但後來他們長大成人了,就要自己去努力了。
有一位老太太,姓肖,七十多歲了,平時走路要拄拐棍。她的丈夫以前級彆很高,她跟著丈夫一起住獨棟小樓。丈夫去世了,她就主動把小樓歸還了,政府安排她到療養院來養老。她的子女們各有各的工作,都要靠自己的雙手去打拚。
元初和係統都想到幾十年之後的情況,不得不感慨這個時候的很多人是真的非常講原則,不願意占國家便宜。
老太太性格很好,整天樂嗬嗬的。有一天聞著味自己摸索到廚房,吃了元初做的肉蟹煲,從此成了元初的忘年交。
她自封的。
老太太逢人就說她是小祁的好朋友。
元初根本就不知道這回事。
後來好幾個人都說是元初的忘年交,她才聽說,頗有點哭笑不得。
係統調查過這些人的背景,確定他們都是些高風亮節的老同誌。而且,他們就算蹭飯也很有分寸,元初做了,他們才來吃,元初要是不做,他們絕對不會主動提要求讓元初給他們做。
人家也是來療養的,年紀輕輕就來了,那也就意味著她身體肯定不好,雖然表麵上看不出來,但誰知道內裡如何呢,他們這群人去蹭人家的飯吃已經很不像話了,斷斷不能再得寸進尺。
吃了元初做的食物,他們還會給元初送回禮。小輩們有時候來看他們,會給他們帶一些城裡的點心、奶粉,還有的從鄉下給他們寄特產,他們都會給元初送一份。
禮尚往來嘛。這都是長期的交情。
元初也就無所謂啦。
她挺喜歡這個地方的。
***
“小祁,今天還去趕海嗎?”
時間已經到了11月,這天上午,元初正在門口的空地上鋸木頭。
她找療養院的園丁借了工具,打算給自己弄把搖椅,這玩意就跟小朋友玩積木一樣,很容易上癮。
元初停了手裡的活,抬起頭跟來人說,“紀大爺,上午好啊。我今天不去啦。”
紀老爺子紀德全拄著拐棍走到她跟前,“你這是乾嘛呢?”
“做個搖椅,冬天在門口曬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