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隻是會主動跟這個男生說話,主動幫他做事,主動請他幫她做事,然後倆人的關係就近了。
有時候他們就會在晚自習後一起散步,散著散著,那個男生就牽了她的手。她覺得這就算是確定關係了。但其實他們倆誰都沒有正式表白過。
然後,她跟你說她要放手,但她沒跟那個男生說。她隻是不再去操場了,不再去期待他了。僅此而已。
現在她又去了,那個男生自然也就跟過去了。”
元初:“……看來他倆還能再拉扯一段時間……”
圍觀彆人早戀挺有趣的,但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沒意思了。
高一下學期,元初收到了情書,竟然有男生跟她表白。
元初真的很想說一句,【朋友,你成績不夠好,人也不夠帥,既沒錢又沒權,大概率還沒有未來,誰給你的勇氣啊?】
但是,她想了想,還是沒有說,萬一把人打擊壞了,那就不太好了。青年是具有成長性的,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
所以,她隻是銷毀了情書,在班會上公開表示自己會以學習為重,高中期間絕不會談感情。
那位同學也就知難而退了。
元初不反對早戀,事實上,在不影響正事的前提下,她還挺主張大家多談戀愛的。隻有談得多了,才知道有哪些特質是自己想要的,哪些特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才能從談戀愛的經曆中吸取經驗教訓。
但她並不是一個真正的青春期少女,就不需要這個頻繁戀愛漲經驗值的過程了。
高一結束,文理分科,元初選了理科,於鑫和她的男朋友都選了文科,還進了同一個班,倆人繼續拉扯。
拉扯的過程中,於鑫還是成了文科年級第一,而且始終是第一。
元初是理科第一。
倆人經常在頒獎台上見麵。
高二下學期的時候,有一次市級統測,倆人都拿了第一,學校組織表彰大會,元初和於鑫都上台領獎,元初再看於鑫,就發現這孩子有了斷情絕愛的架勢,小臉繃的緊緊的,表情和眼神都寫著“莫挨老子”、“老子心中隻有學習”。
頒獎結束後,於鑫又找她聊天,“這回我們真分了。”
元初:“……”
“他不喜歡潘玲了。他專心跟我談,我又覺得他很煩,他已經開始影響我學習了。上課給我傳紙條,他怎麼能乾這種事?”
元初:“……”
於鑫大概隻喜歡那個對她若即若離、她不太能追得上的人。她喜歡的是那種不確定性,一旦確定了,她就不喜歡了。
***
元初按照計劃,在高二參加了高考,她要換個地圖,不陪這群小孩玩了。
她成績很好,申請提前參加高考未遇任何阻攔,反倒是收獲了很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