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啟國的蘇老先生,文膽晉升到二境了可喜可賀”
僅僅過了一刻鐘,又有文膽聲響,這次是文膽凝聚成一境,是一位老舉人。
接下來,文膽晉升的聲音陸續響起,大都是年紀較大的人,他們厚積薄發,最先獲益。
那些青年中年人沒有絲毫的嫉妒,衷心地祝福,因為文會之後,他們隻要潛心鑽研,文膽必然也能很快有成,因為還年輕,將來在醫道上走得比這些老先生更遠。
黎明破曉前,文膽聲聲。
文膽每響一聲,縣文院內依舊會多一棵杏樹,方運的醫書依舊會增強一分,在場的醫家人依舊會得到一絲好處
太陽升起,第一縷晨光照在文院現場,突然有莫名的輕音響起,那聲音婉轉悠揚,不失剛烈也不缺柔和,仿佛與天地第一縷陽光一樣,猶如雞蛋破殼聲,充滿了新生。
一位老進士醫道有成,文位突破,榮升翰林
賀喜聲聲中,晨光照耀下,所有人臉上都洋溢著聞道般的喜悅。
很快,許多醫家人望向坐在主桌上的八位醫家大儒,連方運和敖煌也不例外,眼中都有詢問之意。
八位大儒笑了笑,隨後張藏象輕輕點了一下,道:“醫道更重,聖道更近。”
眾人的笑容比晨光更加燦爛。
“太好了”
大量年輕的醫家人歡呼起來。
敖煌尾巴不停搖擺,欣喜地道:“大好事啊醫道更重,那就意味著可以承載更多的醫家人,之後醫家讀書人晉升的機會比以前多不少,人族整體力量也會增加。”
方運點點頭。
之前無論是工家的機關還是法家的改革,都隻是“技”的層次,但前承傷寒,後啟溫病,意義之大非比尋常,一旦溫病學派形成,醫道將上升一個巨大的台階,說是繼張仲景之後的醫道中興也不為過。
文會從十九持續到二十一的清晨,仍然沒有結束的跡象。
之前,主要是方運承擔講解和開拓的重任,現在方運已經把溫病學的大門打開,站在門邊,如護道之人俯視天下。
這三月二十一的醫道文會,便成為醫家所有人的舞台,所有醫家人放棄束縛,開始發布自己的見解,相互交流,相互辯論,相互印證。
到了夜晚,醫道文會終於進入了尾聲。
在參與醫道文會的時候,方運並沒有懈怠,一直利用傳書獲取外界的消息。
昨日,左相柳山回京,沒有插手刑殿和三法司的聯合會審。
明日,將會宣布審判結果。
寧安縣中,元氣湧動。
京城之中,暗流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