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致良知_我在大夏竊神權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74章 致良知(2 / 2)

今日大夏聖上的行為,來日自然要有報應!

王明義自身被打斷,他自己倒是沒有多少遺憾,反而更加注重自己的道能不能夠為天下百姓謀利。

“我讀農書,結合竹子,也得到了諸般道理,這本是好事,但也是我困惑的一點,我們格物致知,僅僅隻是一個格竹,裡麵就有這麼多道理,是要讀懂儒家的道理,還是要讀懂農家的道理,若用墨家,公輸家的方法格竹,又有其他的道理,這麼多道理,一個人窮其一生能夠讀完多少,會不會陷入道家先賢莊子口中的‘以有涯而隨無涯’的錯誤之境?”

“還是說這些道理有先後之分,輕重之分?我們可以從小至大,積少成多,有序地研究?”

聽到王明義這番言論,周鐵衣都忍不住輕歎一聲。

這就是上一世那位聖人沒有做到的,那位聖人為什麼將自身的學說最終局限在個人道德修養,無法指導社會變革。

因為那位聖人沒有真正經曆過一場跨時代的社會變革,他所處的時代雖然有動亂,有太平,但整體的社會結構依舊是固化的。

但王明義不同,他是深入到了火車商會中學習,親眼見證過技術革命如何讓普通人的生活更好。

所以他麵對的問題比當初的聖人多一層。

那就是道德修養可以讓普通人生活更好,技術革命也可以讓普通人生活更好,孰輕孰重?

雖然他無法鮮明的提出這一點,但他以儒家的道理和農家,墨家,公輸家的道理作對比。

如果能夠說清楚這個關係,那麼王明義不僅開了儒家如何融會貫通百家之學的開端,也講清楚了儒家一直以來沒有解決的一個難題。

那就是道德為什麼高於現實利益!

為什麼人們要舍生取義!

王明義這個問題提出來,儒家官員們從剛剛被聖上打斷的憤怒之中重新陷入思考,他們當然知道道理有先後。

比如儒家最核心的一個道理,舍生取義。

既然‘義’在‘生’之前,那就說明儒家的道義在生存權之上,既然都在生存權之上了,那麼自然可以超出很多以生存權為基礎的學說,就比如農家的學說。

因此儒家的人可以高聲喊,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你自家這麼關著門喊可以,但你不能夠說服其他人同意這點,特彆是以周鐵衣為首的‘人欲說’,他確實讓百姓的生活變得更好了,那麼你如何說服百姓放棄更好的生活,來相信你的道義?

反應到現實,那麼就會回到這個問題的起點。

小吏們明明可以通過貪汙過上更好的生活,那麼為什麼要放棄貪汙,來相信你儒家的道義?

除了懲罰之外,如何能夠從教化的方麵入手?

“因此我又反複思考不同道理之間的區彆,恰好在《新學報》上,關於周尚書的‘人欲說’給了我一個新的思路。”

“什麼思路?”

董行書看了一眼周鐵衣,又看向王明義,問道。

周鐵衣撇了撇嘴,他很想說我說的是‘論財貨’,不是‘人欲說’,而且當日我和田父論道的時候就明確提出了這隻是第一個階段,討論的是如何解放發展生產力,沒有談論到如何處理分配關係,你們儒家怎麼老把我想成通關boss一樣的存在,明明我才是打倒儒家惡龍的勇士!

但周鐵衣想了想,還是沒有打斷,一個新的思潮不一定要全部以自己為主,這也是他知道王明義要說什麼,但是卻有意成全的想法。

天下皆白,那我獨黑其實也挺好。

“我儒家和周尚書學說之爭,核心就在於對人的欲望的善惡評判標準,我儒家學說以前想要用‘克己複禮’來壓低人的欲望,因為我們認為欲望是惡,而周尚書反而覺得人的欲望是善,可以激發百姓們勞作,可以讓他們的生活變好。”

“但我認為這個問題應該拆分成為兩個,欲望沒有善惡,但人有善惡。”

“何為欲望?狼吃肉,嬰兒吃乳,這就是天性,我們能夠說這是善或者是惡嗎?這就像是農家種地的道理,無論是善良的人,還是邪惡的人,隻要按照這個道理種地,那麼都會得到糧食,這是水稻,小麥的天性決定的,不因為我們人的善惡改變。”

“但狼和嬰兒隻要吃飽,就不會再求取更多的食物,我們現實卻不一樣,成年男子即使有良田千畝,也想著要更多的田地,這同樣被認為是天性。”

“從嬰兒到成年男子,這中間經曆了什麼變化?我們究竟能不能夠像道家所言,以嬰兒的狀態存在世間?”

隨後王明義旗幟鮮明地否決了道家這個論斷,“我認為成年人不能夠像嬰兒一樣一直存在於世間,因為這與野獸無異,而嬰兒到成年人的變化,我結合周尚書在策論中的表述和自己的實踐,稱之為人的社會化。”

“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有了善惡標準,所以人並非是隻是個體,同時也是整個族群,按照周尚書剛剛的論斷,人本身就是矛盾的,因此人才有聖人,而野獸沒有聖人。”

“因此我們提倡若是通過個人勞作,辛苦獲得的酬勞,縱然是有千畝之田,也不是惡的,但不通過個人勞作,通過巧取豪奪,縱然是獲得一針一線,也是惡的。”

王明義這時對周鐵衣問道,“那敢問周尚書,這人的善惡以何為標準?”

周鐵衣明白這是王明義給自己下套,不過他還是踏了進去,“自然是以是否有利於人類社會發展為標準,古往今來莫不是如此。”

王明義見周鐵衣同意了這個觀點,笑道,“對,古往今來,我們人的社會在人類的共同努力下,是不斷螺旋式前進發展的,因此我們可以論斷出我們人類社會總體上是善大於惡,教導人行善,讓有多餘沒有耕種田地的人將土地分給那些沒有田地耕種的人,這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從人社會的整體來看,這也有現實意義,可以養活更多的人,生產更多的糧食,繼續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

“所以社會是善的,因此我們應該在學道理的時候要求‘致良知’,蒙童啟蒙的時候,他們不僅要學如何種田,如何經商等讓他們個人欲望得到滿足的道理,同時也要學‘尊老愛幼’,‘舍生取義’這些道理。”

“當不同的道理相違背的時候,我們就要問問自己的良知,你除了滿足你作為個人的欲望之外,你是否違背了整個族群的發展,如果你隻是以個人欲望為全部,那麼你也不配稱之為一個完整的人,與野獸無異,那麼我們自然可以用對待野獸的方法來對待你!”


最新小说: 快穿:這悲劇劇本我撕了 同時穿越:怎麼是少兒頻道 半島1984:我太忠誠了 神羽魅影 重生後,反派自帶劇透標簽 吞噬星空:收徒萬倍返還 模擬人生而已,怎麼成白月光了? 殘疾王爺帶崽退婚?我偏要嫁! 南風北枳 醉釣!小公主一撒嬌,九爺瘋狂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