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天色已經大亮,孔鳴舉目遠眺,果然看到孔融在上百人的簇擁下翹首期盼,擔憂之情溢於言表。
“這便宜老爹宅心仁厚,作為一個慈父真是沒得挑剔。我孔元亮兩世為人,既作為孔氏後裔,又作為孔融之子,此生定當儘我所能,為孔氏在這亂世謀得一席之地!”
孔鳴在心中暗自立誓,打個手勢吩咐龐乾提前去稟報,“龐司馬,去把昨夜的戰況向孔北海以及各位同僚稟報一下,至於如何陳述,我想就不用鳴提醒你了吧?”
“小校明白。”
龐乾會意,策馬直奔城下,來到孔融馬前翻身下馬稟報。
“稟使君,小校與玄禮於昨夜醜時在彌河邊發現了這股黃巾賊,依靠長公子沉著指揮,裡應外合,吾等將這支三百多人的賊寇一舉剿滅,無一漏網。”
孔融遠遠看到兒子毫發無損,懸著的一顆心落地,聽了龐乾的話心情大好,撫須道:“幸賴諸位將士齊心協力,待回城後本相定當論功行賞。”
“長公子乃是首功,請使君先提拔元亮公子,否則我等不敢受賞。”
龐乾鐵了心抱孔家的大腿,極力給孔鳴邀功,“況且元亮公子曾經在西園八校尉之中擔任過軍候,天子腳下,禦林鐵軍,見多識廣,絕非吾等郡兵所能相比,還請使君授予孔元亮要職。”
郡丞王溫豈能讓龐乾一個人獨抱大腿,不甘落後的道:“下軍校尉的軍候等同邊軍、郡兵的軍司馬,而元亮公子又指揮我軍將士俘獲三百黃巾賊寇,此乃大功一樁。溫以為使君當擢升孔元亮為校尉,協助使君整頓北海防務,以禦黃巾。”
幾個王溫的同黨紛紛附和:“論功勞,元亮公子當升校尉。”
孔融回頭望了身後的彭儀一眼,低聲問道:“將元亮一下子擢升為校尉,會不會落人口舌?”
“機不可失,使君需當機立斷!”彭儀抬起袖子掩著嘴巴道。
孔融微微頷首,笑著對王溫道:“既然王郡丞與龐司馬舉薦孔元亮,本相就用賢不避親,擢升他為校尉。”
龐乾策馬返回,喜滋滋的回報孔鳴:“長公子、長公子……經過小校的據實稟報,孔使君已決定擢升你為校尉。”
漢末軍製五人為一伍,伍設伍長;十人為一什,什設什長。
五十人為一隊,隊設隊率。一百人為一屯,屯設屯長。
兩百人為一曲,曲設軍候。五曲為一部,部設軍司馬;兩部為一營,營設校尉。
雖然孔鳴以前在西園八校尉裡麵做過軍候,但現在屬於賦閒狀態,等於是個白身。一躍成為能夠掌管兩千人的校尉,這升級速度可謂一日千裡。
這天下還沒有進入諸侯割據階段,大漢朝廷影響力猶在,校尉以上就是各種將軍職位,那是需要詔書批準的,孔融作為一個國相,校尉已經是他能夠任命的最高職位。
孔鳴對此十分滿意,拍了拍龐乾的肩膀道:“龐司馬高風亮節,回頭我送你幾壇清酒。”
“公子言重,小校願為使君效犬馬之勞。”龐乾再次表忠心。
孔鳴策馬來到孔融馬前翻身下馬,單膝跪地施禮:“讓父親牽掛了!”
孔融忍不住感慨萬千,撫須道:“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啊,速速回府去向你母親報平安。”
孔鳴又在老爹的引薦下與其他北海官員相見,“見過王郡丞,見過諸位同僚!”
王溫連聲稱讚:“元亮公子果然一表人才,器宇軒昂,北海得此將才,何懼黃巾。”
孔鳴急忙提出了自己的方案:“王郡丞過獎了,據俘虜交代,黃巾頭目張饒嘯聚了一萬賊寇屯兵八十裡外的神樹嶺,而且還在四處擄掠人口,壯大勢力。
又有賊兵渠帥管亥在濟南國統率五萬精壯,加上老弱婦孺足足二十萬之眾,號稱五十萬。目前正在濟南境內劫掠,隨時可能入寇北海。
故此我等決不可大意,須當儘快出榜募兵,招兵買馬,招賢納士,壯大實力,方能保境安民,拒賊寇於北海之外!”
王溫與眾官僚聞言儘皆失色:“吾等皆知青州黃巾愈演愈烈,何曾想壯大到如此地步?幸虧孔使君與元亮公子到了北海,否則依靠管鵬起,則北海危矣,劇縣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