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無琊也湊了過來,小聲說道。
在這裡,似乎無時無刻不在受到一種古怪的影響。
讓自身潛意識中接受,自己就是白沙書院中學子的身份。
若非他們有修為在身,隻怕,早在一開始就已經徹底接受這種認知。但這麼持續下去,誰都不知道能堅持多久。
“船到橋頭自然直,先跟過去看看再說。”
莊不周深吸一口氣,回想起之前的情況,那陰將似乎,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讓他們進去書院。
議定之後,一行人混在學子中,跟著走進書院深處。
沒多久,就來到一座大山前。
這座大山一眼看去,給人很特彆的感覺,高三百丈,不算高,可也絕對不算低,站立在大山下,依舊給人一種十分渺小的感覺。而且,在這山上,長著很多樹,這些樹也特殊,樹上長出的不是樹葉,而是一本本書,這些古書在風中飄動,似乎能傳遞出陣陣悅耳的朗讀聲。
“這一座,就是書山,此書山高三百三十三丈,隻要登上書山之巔,就是通過第一關。”
那位先生指著書山平靜的說道:“現在,你們可以登山。你們有一天的時間登上山頂。未曾抵達的,視為失敗。”
書山上,赫然有一條階梯,這條階梯,直接通向山頂,順著階梯,就能抵達終點。這書山三百多丈,也就是一千多米高,登高,看起來,難度並不大,似乎考驗的,隻是登山者的體魄。
不過,考驗真的這麼簡單麼?
莊不周暗自沉吟,這書山絕不簡單。
而此刻,已經有學子開始朝著書山上攀登上去。
他們在學子之中,也隻能跟著踏上書山。
可一踏上去,瞬間,身外的所有人,仿佛一下子,憑空消失不見,整個書山,隻剩下自己一人。
“有古怪。”
莊不周腦海中快速閃過一道念頭。
這肯定是來自書山的特殊力量造成的。
不出意外,應該是任何人,踏上書山,都會變成自己一人。
“咦,路呢。”
踏上去後,身處在書山中,莊不周抬眼看向虛空,發現,原先的那條階梯道路,竟然不見了,而且,舉目間,到處都是層層迷霧,遮掩住視線,難以看清前麵的道路。
這怎麼走。
能見度不足三米,這樣的情況下,攀登山峰,明顯就是一種十分困難的事情。而且,明顯能感覺到,踏上書山時,一股無形的壓力,竟然莫名的出現在身上,這種壓力現在還不明顯,不過,明顯增加了不少的負重。這在攀登時,絕非什麼好事。關鍵是,在這裡,似乎不能動用修為法力。
莊不周略微嘗試了一下,運轉先天真氣,抵禦外界壓力,可下一秒,隨之而來的是更加沉重的壓力。而散去真氣後,身上的壓力也跟著恢複如初。顯然,這書山是隻能憑借自身體魄來攀爬。無法使用超出凡人的力量。
“先要找到那條階梯之路,這書山,隻有那一條階梯能夠攀登。”
莊不周暗自沉吟。
剛剛觀察中,已經發現,書山雖然大,可上山的路,隻有那麼一條,現在自己明顯不在階梯之上,所以,首先就要找到那條道路,才能有機會登上去。
看看四周,都是一顆顆大樹,樹上掛著一本本的書卷,這是聖賢樹。儒家修士,能將自身感悟,所學,灌注到樹中,長出寶書。
忍不住伸手從樹上摘下一本。
“《論語》”
莊不周看了一眼,這赫然是一本聖賢經典。孔子與眾弟子之間的語錄言行記載,編策而成。
翻開一看,上麵一行行字跡呈現在眼前,這是真的書卷,而非做做樣子的樣子貨。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莊不周開口輕聲朗讀,這些都是聖賢留下的一些經典,值得後人研討深思,學習一生。朗讀時,也在感悟著聖賢的言行舉止,領悟其中的品德與精神。
不知不覺中,一本《論語》已經讀完。
這過程,似乎沒有感覺時間的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