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台顛覆傳統製造業的黑科技設備。
它擁有菱形的合金外殼,和內部複雜到超出人類想象的機械自動化結構。
全自動化,精度之高讓五軸加工中心都要汗顏。
它的能力同樣強大無比,比如一台電離淨化器的製造,它可以將一整條流水生產線的步驟,都集中到一起,並且在速度上徹徹底底的甩開它們十條街。
電離淨化器如此,機械工學椅也是如此。
現在全動組裝平台已經製造出一個外殼,和主要動力結構。
工作台上,一根誤差度已經小到,可以用在世界上任何高精儀器上當零件的水平導軌,正由一名精巧大師,用從道具商城中購買的稀有品質高精鑽孔機床,在進行打孔工作。
另外一個工作台,一名精巧大師,正借助工業顯微鏡,對一塊硬幣大小的旋轉齒輪,進行手工打磨。
這塊旋轉齒輪的表麵,擁有一百二十道齒線。工作時,齒輪每移動一格,最終放大到對應的軸承上,就會讓軸承旋轉一圈。
如果齒輪出現一絲誤差,通過齧合傳遞運動,最終讓軸承旋轉時,就會帶來天差地遠的旋轉誤差。
手工打磨並不是拿著一把銼刀就行,就像人類製造手表,精度最高的機械表,一直都是坐鎮在瑞士的那些白胡子老工匠們,通過純手工打磨裝配。
而那些用於打磨的工具,全世界隻有少數幾個國家,才能製造出合格產品。
可能看似一把微小的刻刀,但這把刻刀卻代表了工業加工領域的最高水平之一。
舉個簡單例子,拋光打磨一件材料,使得它的表麵糙度達到合格水平。
假設肉眼看不到粗糙感,用砂紙慢慢研磨就行。但是如果用二十倍放大鏡來看,就會發現用砂紙打磨出的材料,表麵凹凸不平,比麻子臉還要明顯。
在二十倍放大鏡下不合格,那就換更細致的砂紙,用8000目砂紙進行打磨。
然而8000目砂紙磨出的材料,放大鏡看不出瑕疵,但是在光學顯微鏡下,又回到了當初的樣子。
這時候要上拋光劑,用更細致的材料去研磨削切。
然後光學顯微鏡覺得平滑了,可是放到電子掃描顯微鏡下,又重新變成了不合格的凹凸不平。
用更高級的稀土拋光粉。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稀土拋光粉,你能製造出來麼
假如一把磨刀針尖大,但要在針尖大的磨刀頂端,燒結出超過一萬目的金剛石磨粒,難不難
這就是製造業對精度的追求,沒有最尖端,隻有更尖端。
全動組裝平台中,處處都要這種尖端的工業加工技術。
第一台全動組裝平台大概要兩天才能造好,觀看一會兒,葉青前往公司。
結果葉青差點以為走錯了地方,誤以為來到了人才招聘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