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太子戴武【二合一】_戰國大司馬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戰國大司馬 > 第192章:太子戴武【二合一】

第192章:太子戴武【二合一】(2 / 2)

期間蒙仲在旁觀瞧,心中很是驚詫。

雖然他早就知道義兄惠盎在宋國朝中地位極高,卻人緣亦極好,但因為此前並未親眼見識,因此心中也沒有多少概念,直到他今日見到太子戴武領著一乾群臣親自出迎,這才意識到惠盎在宋國朝中的人脈與人緣——幾乎到場的所有賓客、所有宋國臣子,都跟在太子戴武身後迎接惠盎。

這一幕,讓蒙仲不禁聯想到了一個人,即他頗為尊敬的趙國國相,肥義。

他感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肥義、惠盎二人真的很像,不是指外貌或者地位,而是指他們的品德以及受人尊敬的程度。

“這幾位……”

就在蒙仲暗自比較著惠盎與肥義二人時,太子戴武亦注意到了跟在惠盎身後的蒙仲、樂毅、蒙虎三人,臉上帶著一絲困惑看向惠盎。

見此,惠盎便介紹蒙仲三人道:“此子叫做蒙仲,乃是臣的義弟,莊夫子的弟子,這兩位是我義弟的同伴,蒙虎、樂毅,皆是非常出色的年輕人。”說著,他用眼神示意蒙仲幾人向太子戴武與此間的群臣行禮問候。

見此,蒙仲幾人當即拱手行禮:“在下蒙仲(蒙虎、樂毅),見過太子。”

有些出乎蒙仲、蒙虎、樂毅三人的意料,太子戴武竟然朝他們拱手回禮。

不得不說,迄今為止蒙仲見過不少身份尊貴的人,雖然大部分人對他們亦是客客氣氣,但以端正的態度正經向他們回禮的,這位宋國太子還真是頭一個,基本上都是點點頭作為回應。

這讓蒙仲、樂毅、蒙虎三人稍微愣了一下。

而更讓蒙仲感到驚訝的是,太子戴武朝他們回禮的舉動看上去並不刻意,仿佛已成為一種習慣,這讓蒙仲忍不住暗暗稱讚這位太子殿下的禮儀。

稱讚之餘,蒙仲暗自打量眼前這位太子殿下,隻見對方大概三十歲上下,濃眉大眼,麵龐剛毅,下頜還蓄著一小撮胡須,看起來頗有威儀,但由於這位太子殿下臉上掛著濃濃的笑容,因此又給人一種如沐春風般的親和感。

蒙仲暗自將這位太子與公子章、與趙王何相比,相比較對非親近之人過於嚴厲的公子章,太子戴武少了幾分嚴厲而多了幾分寬和,而與趙王何相比,太子戴武又不似趙王何那般看起來懦弱內向——當然,蒙仲內心知道趙王何其實並不懦弱,能狠下心腸坐視、甚至暗示臣子將自己的生父被逼上絕路的人,會是一個真正懦弱的君主麼?

總而言之,相比較公子章與趙王何,太子戴武威儀與親和並存,簡直就像蒙仲初見時的趙主父那般,至少在蒙仲的個人感覺中,他對太子戴武的初印象,比對宋王偃要好得多。

當然了,他之所以對宋王偃的初印象極其不佳,主要是因為他的兄長死於宋國討伐滕國的戰爭,否則蒙仲對宋王偃其實倒也沒什麼惡感。

“原來小兄弟便是惠大夫近兩年時常掛在嘴邊的賢弟蒙仲……”

就在蒙仲暗自打量太子戴武的時候,戴武主動與他搭話,雖然有表示親近的意向,但是又沒有刻意拉攏的痕跡,言行舉止頗為得體,讓人感覺很舒服。

片刻後,惠盎帶著蒙仲、樂毅、蒙虎三人到屋內就坐,見太子戴武帶著一乾群臣去迎接其他的賓客,惠盎轉頭微笑著問蒙仲道:“感覺如何?”

蒙仲當然知道惠盎問的是什麼,在仔細回憶了一下方才與太子戴武接觸的過程後,他由衷地說道:“自我走出蒙邑以來,還是頭一次見有人向我等回禮。”

聽聞此言,惠盎微微一笑,壓低聲音說道:“莫以為太子是看在你乃我義弟,亦或你乃莊夫子弟子的麵子上向你回禮,縱使一般平民,太子亦會回禮。”

『真的假的?』

蒙仲、樂毅、蒙虎三人皆用不可思議的表情看向惠盎。

畢竟在這個年代,似太子戴武這等身份的王族子弟,有幾人能做到禮賢下士?更彆說禮賢平民。

“這是千真萬確的事。”

見蒙仲、樂毅、蒙虎三人皆露出震驚之色,惠盎似乎有些得意,捋著胡須笑著說道:“這皆是那位薛大夫的功勞啊!這也是愚兄為何如此敬重薛大夫的原因。”

說罷,他轉頭看向正在屋外迎接賓客的太子戴武,由衷說道:“我宋國的將來,就托付在這位太子身上了。”

聽聞此言,蒙仲、樂毅、蒙虎三人亦轉頭看向太子戴武。

他們必須承認,雖然他們暫時還未感覺到這位太子的個人魅力,但至少他們並不排斥為這樣的君主效力,畢竟太子戴武做到了對他們的尊重與禮遇——雖說禮賢下士是上位者應具備的品德,但平心而論並非人人都能辦到,更彆說將此事作為一種習慣。

至於禮賢平民,那更是鳳毛麟角。

比如說薛公田文,雖然被人推崇蓄養三千門客,但此人對平民就不完全像對待士者那般。

想了想,蒙仲低聲說道:“倘若太子真能做到禮賢平民,那麼他必然能得到民心……”

“是矣!”

惠盎微笑著點了點頭,旋即再次用充滿期待的目光看向不遠處的那位太子。

平心而論,雖然惠盎輔佐宋王偃,君臣二人亦相得益彰,但對於宋王偃有時候的一些做法,惠盎還是有所不滿的。

就比如當年宋王偃深恨滕人協助滕虎抗拒他宋國軍隊,因此在攻破滕城後,曾一度決定屠儘城內的滕人,似這般草菅人命的做法,惠盎就極為排斥,因此當時他毫不退縮,以強硬的態度說服了宋王偃改變主意。

而太子戴武,則是惠盎、薛居州等人這些年精心教導的儲君,在教導太子戴武這件事上,惠盎與薛居州等人就跟趙國負責教導趙王何的老師肥義那般,非但絲毫不敢怠慢,同時也不允許任何居心叵測之人教壞太子,堪稱是不遺餘力。

在惠盎與薛居州等人的共同努力下,他們終於教導出了一位讓他們感到非常滿意的儲君,甚至於這位儲君,就連儒家聖人孟子都對其抱持極大的期待,期待著戴武在日後成為宋國君主後,推行他孟軻所主張的仁政。

而現如今,趙國發生劇變,宋國即將麵臨來自齊國的巨大威脅,考慮到宋王偃年勢已高,精力可能跟不上,因此薛居州在經過與惠盎的商議後,準備將太子戴武正式推到台前,讓這位太子殿下嘗試肩負起整個國家的重擔。

而宋國即將與齊國展開的這場戰爭,便被惠盎、薛居州等人視為磨礪這位太子殿下的磨刀石,隻許勝,不許敗!

次日,也就是四月初四,太子戴武率領五千名宋國士卒,浩浩蕩蕩前往薛邑。

同期,宋王偃亦下令國內的景敾、戴不勝、戴盈之這三位軍司馬,各率一軍兵力前往薛邑,加上太子戴武率領的軍隊,合計約三萬五千兵力。

不可否認,單憑三萬五千兵力就想抵擋住齊國軍隊的入侵,這還是頗為勉強,不過無妨,畢竟宋國暫時還未征召國內家族的族兵,一旦齊國正式對薛邑用兵,宋國自會第一時間下令征召國內各家族的族兵,湊合兩三萬還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話說回來,縱使加上兩三萬各家族的族兵,合計約六七萬軍隊,這足夠抵擋齊國的進攻麼?

說實話,蒙仲對此也無從判斷,畢竟目前還不清楚齊國對宋國用兵的規模。

但考慮到燕國的十萬大軍輕而易舉就被齊國的軍隊給挑翻了,蒙仲猜測齊國的出兵人數應該會在十萬左右。

然而隨後的事實證明,蒙仲還是低估了齊王田地的報複心,以及其決心收複薛邑的決定。

四月初九,齊國出兵兩路攻伐宋國,其中一路從「徐州」出發,約五萬士卒;而另一路,則從齊國本土橫穿魯國的費邑,約十萬士卒。

兩支軍隊合計兵力十五萬,假稱三十萬,浩浩蕩蕩朝著宋國的薛邑而來。

當得知齊國起兵三十萬前來進犯,宋國大為震動,雖然宋王偃與惠盎等宋國君臣都知道齊國的這三十萬大軍必定誇大其詞,但當看到細作送來的情報中寫著諸如“遮天蔽日”、“遍布山野”、“無邊無際”這類詞時,他們心中愈發緊張不安。

更糟糕的是,太子戴武缺乏統帥軍隊的經驗,縱使有景敾、戴不勝、戴盈之幾位經驗豐富的軍司馬在旁協助,卻也難以避免初戰就在齊國軍隊手中吃了虧,沒過幾日就丟掉了半個薛邑,隻能退守「靖郭」城。

沒辦法,因為與當年宋國擊敗齊國的情況不同——當年宋國之所以能擊敗齊國,奪取了齊國五座城池,那是因為當時齊國的名將田章統率著近十萬的齊國軍隊離開了齊國境內,聯合魏韓兩國的軍隊正在攻伐秦國的函穀關,根本不在國內。

而此番齊國攻伐宋國的軍隊中,卻有名將田章以及他麾下那支擊敗了秦國的強勁軍隊。

不得不說,想要抵擋住齊國此番的進攻,這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月二十六日,當得知太子戴武在前線作戰失利後,蒙仲說服了義兄惠盎,旋即在後者的推薦下,宋王偃允許他前往戰場協助太子戴武。


最新小说: 伐夜使 摩訶薩埵 被師姐堵門的我,靠撿垃圾成神 極寒末世:絕色空姐人妻來敲門 天龍出山 快穿之宿主居然真是大佬 婚姻破裂,你後悔什麼 讓你做惡,不是讓你做掉惡人啊喂 開局農奴,我被召喚為英靈? 開局綜武!娶柳神為妻!逍遙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