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能統率一支聽命於自己的魏武卒,這恐怕是魏國國內許多將領的畢生的希望了。
正當蒙仲一邊與鄭奭、蔡午二人交流,一邊巡視士卒的操練情況時,忽然有士卒過來稟報:“啟稟方城令,葉邑司馬樂續求見。”
“樂續?”
蒙仲愣了愣,當即便吩咐士卒將樂續帶來。
片刻後,樂續便帶著屈原、莊辛二人來到了這邊,與蒙仲相互見禮。
在見禮時,屈原解釋道:“在下的舊日同僚莊辛昨日來到葉邑看望在下,希望見方城令一麵,是故勞煩樂司馬代為引薦。”
蒙仲恍然大悟,立刻召來正在訓練新卒的武嬰、魏續二人,讓他二人繼續帶著鄭奭、蔡午到四周參觀,而他則帶著屈原與莊辛,將他們請到了方城內的縣府。
來到城內縣府,命人送上茶水,蒙仲不失禮貌的打量著莊辛。
而此時,莊辛亦在打量著蒙仲,見蒙仲言行舉止溫文爾雅,他心中著實感到意外。
他笑著說道:“在下曾聽說,方城令乃是在伊闕之戰時擊敗了秦軍的猛將,在下原以為會是何等勇猛,卻不曾想,竟是這般儒雅……”
聽聞此言,蒙仲微微一笑,畢竟類似的話他已經聽過太多太多。
的確,隻要他脫下甲胄、穿上長袍,大多數人都會誤以為他是一名士儒子弟,很少有人能看穿,他其實是一名帶兵打仗的將領。
主要還是氣質的問題,蒙仲作為道名儒三家弟子,確實有種一般將領不具備的儒雅氣質。
“莊大夫過譽了,在下當時也隻是一時僥幸而已。”
“誒。方城令這麼說就太過謙了……昨日在下與屈大夫一席夜談,屈大夫可是對方城令極為推崇啊……”
“哦?”蒙仲有些驚訝地轉頭看向屈原。
屈原微微一笑,也不否認,輕輕點了點頭。
確實,他對蒙仲有著極大的好感,畢竟是蒙仲指點了他該如何拯救楚國。
可能是見蒙仲對自己仍有些疏遠,莊辛玩笑說道:“在下聽說,方城令乃是莊夫子的高足,在下也姓莊,難道還不足以讓方城令對在下稍微親近一些麼?”
聽到這話,蒙仲亦忍不住笑了起來。
事實上嘛,雖說莊周與莊辛都姓莊,但莊周乃是「宋莊公子馮」的後人,而莊辛乃是「楚莊王熊旅」的後人,二人都是以各自先祖的諡號為姓,但根本不是出自同一支。
但儘管如此,蒙仲還是對與他老師莊子一個姓氏的莊辛抱有很大好感,因此在聽了莊辛的話後,他一邊笑,一邊連連點頭稱是。
就這樣,堂屋內的氣氛頓時更為融洽,莊辛也終於能夠提一些較為敏感的問題。
他問蒙仲道:“方城令,我昨日前赴葉邑時,曾看到方城這邊正在建造營寨,我稍微打探了一下,便聽說魏國又調來了兩支軍隊……”
蒙仲聞言轉頭看向屈原,在他看來,這件事屈原應該是知情的。
似乎是注意到了蒙仲的舉動,莊辛笑著說道:“方城令不必驚疑,此事屈大夫已告知在下,是方城令邀請了許地、郾城兩地的駐軍司馬,一同率軍前來方城,在下隻是想問,方城令召來兩支魏軍,是否是為了與秦軍作戰?”
聽聞此言,蒙仲又看了一眼屈原,見後者微微搖了搖頭,便知這是莊辛自己的疑問。
想了想,他如實說道:“於我而言,我尚未收到魏王的任何命令,不敢擅自與秦軍作戰;而於我方城、葉邑而言,莊大夫也知道,春耕在即,在下當務之急是率領當地軍民耕種,而非是與秦軍作戰……”
莊辛正色說道:“昨日屈大夫曾告訴在下,言韓國有意出麵調停,但魏國卻態度曖昧,在下私底認為,這可能是魏國希望我楚國與秦國戰得兩敗俱傷。然在下以為,此事從長遠考慮,於魏國其實並無利益。……秦國如今已成為魏韓楚三國的心腹大患,我認為三國當精誠合作,聯合抗擊秦國。”
蒙仲笑了笑,說道:“這一番話,莊大夫應該對魏王以及田文去講,在下隻是方城一地縣令,沒有資格介入邦交大事。”
“但方城令有能力擊敗這股秦軍不是麼?”莊辛正色說道:“那秦將白起,隻是方城令的手下敗將,倘若方城令願意給予援手,與我國的昭雎一同夾擊秦軍,或就能大舉擊敗秦軍……”
蒙仲抬手打斷了莊辛的話,搖搖頭說道:“莊大夫誤會了,白起並非是在下的手下敗將,當日在伊闕之戰,在下隻是擊敗了秦軍,並非擊敗了白起……事實上,對上此人,我亦沒有多大把握。”
“……”莊辛微微皺了皺眉,似乎不是很相信蒙仲的話。
但事實上,蒙仲說的卻是實話。
他當初能反製白起,主要原因是那一晚公孫喜盲目地反攻,拖得秦軍精疲力儘,這使得蒙仲在天亮後組織反擊時,白起雖手底下有六萬士卒,卻因為體力耗儘而無力與魏軍廝殺,這使得魏軍士氣大振。
正是因為落後了這一步,才使得白起後來步步被蒙仲所製。
因此蒙仲從不認為是他擊敗了白起,他隻是擊敗了秦軍而已——白起,是輸在其麾下兵力不足,憑八萬秦卒鏖戰二十幾萬魏韓兩軍耗儘了士卒的體力。
倘若再給白起兩三萬軍隊,蒙仲可能連翻盤的機會都沒有。
正因為如此,白起不敢招惹蒙仲,而蒙仲亦不想招惹白起,二人對彼此都有顧忌,這才使得如今秦魏兩軍出現了彼此井水不犯河水的默契。
換向壽來試試,就算沒有魏王的命令,蒙仲也未必不會拿秦軍來磨礪他方城的軍隊。
見自己的實話,反而讓氣氛變得有些沉悶,蒙仲想了想說道:“莊大夫,想必屈大夫昨日已對你言及過合縱之事,因此莊大夫應該明白,在下其實也是支持魏、韓、楚三國合縱的,倘若條件允許的話,在下定會率領我方城軍進攻秦軍,但眼下,我既沒有得到魏王的命令,且我方城亦不具備與秦軍一戰的實力,實在無力幫助楚國……”
“事實上,方城令已經幫了許多了。”屈原在旁說了句公道話,同時用眼神示意莊辛。
他原以為莊辛想見蒙仲,是想見見這位俊才,沒想到莊辛是彆有所圖。
對於屈原的話,莊辛並不否認,畢竟蒙仲確實幫了楚國許多,倘若救下十幾萬楚民是出自蒙仲的私心,那麼私底下將秦軍的虛實告訴屈原,讓屈原寫信透露給昭雎,這足以證明蒙仲是站在楚國這邊的。
說到底,隻是莊辛自己尚覺不足,希望拖魏韓兩國的軍隊下水。
但蒙仲現如今作為魏國的將領,自然要更多地為魏國考慮,豈能因為莊辛幾句稱讚就昏了頭,不顧魏國利益幫楚國對付秦軍?
他領的是魏國的俸祿,這一點,蒙仲還是很清楚的。
“莊大夫,過了。”屈原低聲示意道。
平心而論,屈原也希望蒙仲能夠出兵幫助楚國,但他知道,蒙仲也有他自己的立場,因此他從未提過,他隻是在等待,等一個對魏楚兩國都有利的局麵。
到那時,無需他屈原開口,蒙仲自己就會率軍出擊,協助楚國擊退秦軍。
聽到屈原的話,莊辛有些失望地點點頭,旋即拱手對蒙仲說道:“在下失態了,請方城令見諒。”
蒙仲聞言一笑,搖頭說道:“莊大夫心憂國家,這有什麼錯?”
頓了頓,他繼續說道:“倘若莊大夫希望儘快擊退秦軍,在下可以給莊大夫提一個建議,即派使者前往大梁,向魏王陳述利害,隻要能說服魏王,使魏王下令援助楚國,那一切都迎刃而解。”
“唔。”
莊辛微微點了點頭。
不過說實話,他不是沒想到這一點,隻不過楚郢那邊還會考慮究竟是向秦國求和,還是向魏國求援,縱使他返回楚郢後能說服楚王熊橫派使者向魏國求援,這一來一回也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因此他才會嘗試從蒙仲這邊入手,看看能否說服蒙仲先派援軍援助他楚國擊退秦軍。
但很可惜,蒙仲有著他自己的堅持的原則,而屈原,也識趣地沒有幫襯。
遊說蒙仲失敗,莊辛也無心在方城久留,立刻就告彆蒙仲、屈原二人,踏上了返回楚郢的道路。
又花了足足十幾日,莊辛這才返回楚郢,求見楚王熊橫。
而就在這時,楚郢忽然又收到噩耗,秦國遣名將司馬錯兵出巴蜀,攻打楚國的巫郡、黔中,似乎要與白起形成“一北一西”的夾擊之勢。
前幾日因為白起被昭雎阻擋於漢水而稍稍有所放鬆的楚國,一下子又緊張了下來。
楚國,仿佛就在亡國的邊緣。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