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的聲音帶著幾分神秘的色彩。
李勣聽聞,心中不禁泛起層層疑惑,他微微皺起眉頭,臉上露出不解的神情,恭敬地說道:“還請陛下明示,臣洗耳恭聽。”
他實在想不明白,陛下為何如此神神秘秘,究竟是何等重要的事情,甚至還要特地避開程咬金,不讓他聽見。
到底有什麼事是程咬金不能知道的呢?
這讓李勣的好奇心被徹底勾了起來。
李承乾停下腳步,緩緩轉過身,目光直直地凝視著麵前的李勣。
他並沒有立刻開口說話,就那樣靜靜地站在那裡,眼神中流露出複雜的情感,有敬重,有感激,還有對老臣的關懷。
就這麼看著眼前這個為大唐江山社稷立下赫赫戰功,如今卻已滿臉滄桑的老頭子。
他的手像是不受控製一般,緩緩抬了起來,輕輕地抹上了李勣臉上那一道道皺紋,以及鬢角那如霜雪般的白發。
李勣隻感覺後背一陣發麻,一股莫名的緊張感湧上心頭,他完全猜不透陛下這一係列舉動究竟是何用意,心中忐忑不安,隻能靜靜地等待著陛下開口。
可當他聽到李承乾接下來的話時,整個人瞬間呆立當場,大腦一片空白。
“現在,站在朕麵前的,可是當世的武廟將軍啊。”
李承乾的聲音一字一句,清晰無比的落入李勣的耳中。
李勣驚訝地猛地抬起頭,眼睛瞪得滾圓。
他自然清楚地知道,陛下和太上皇曾經一同商議並做出了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
他們下令建立了武廟和文廟,將古往今來,曆朝曆代那些聲名顯赫的著名武將和文人雅士的生平事跡、豐功偉績都詳細地記載了進去,以供後世子孫敬仰與學習,讓他們的精神與功績能夠永遠流傳於世間。
李勣也十分明白,在大唐眾多的武將之中,目前僅有李靖被太上皇以極高的讚譽抬入了武廟,成為了武廟十哲之一,享受著後世的香火供奉。
可今天,竟從陛下口中聽到這樣一番話,難道自己也有機會踏入那武廟?
李勣的臉上瞬間浮現出一絲不自信的神情,那是一種長久以來的謙遜與不敢奢望所帶來的本能反應。
自己雖然征戰多年,為大唐立下不少功勞,但武廟十哲的位置何等尊貴,而且,有時候,不僅僅是需要功績,還需要人情世故。
李承乾看著李勣這副模樣,再次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充滿鼓勵:“英國公,精神點!縱觀你這一生,南征北戰,為我大唐開疆拓土,立下的赫赫戰功不計其數。”
“你哪一場仗不是打得漂漂亮亮,為大唐的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要是你李勣的功績都坐不上那武廟十哲的位置,那這天下還有誰有這個本事啊?”
“父皇當年抬著李靖將軍上了武廟,那朕就抬著你李勣將軍上武廟。”
“也算是我們父子二人,一人抬一位我大唐的肱骨之臣,傳為一段佳話了。”
李承乾的這一番話,瞬間照亮了李勣的整個心房。他的眼眶迅速濕潤,淚水不受控製地奪眶而出。
陛下竟然要抬著自己上武廟?
李勣不是沒有想過這件事,而是想了也沒用。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不過是貞觀年間的老臣,新帝登基,又是盛世。
名將自然會慢慢溢出,要用武廟之位收買人心,也是收自己一朝的人。
收他一個老東西的心,有什麼用啊?
李勣也能理解,所以從來沒想過。
可現在陛下卻要將這份無上的榮耀賜予自己這個逐漸被歲月遺忘的老頭子。
由此種種,怎能不讓李勣感受到陛下的一片赤誠真心啊!
他抬起顫抖的雙手,想要說些什麼,卻發現喉嚨像被堵住了,千言萬語都化作了感動的淚水,在這寂靜的夜晚肆意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