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秦如召詳細的彙報了自己的行程,說他已經順利抵達北京。
字裡行間,李承乾看到了秦如召忙碌奔波的身影。
秦如召還提到,等手頭的事情一辦完,便即刻趕來與他彙合。
李承乾看完,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欣慰。
第二封信來自李勣。李勣的字跡略顯顫抖,不難看出他身體的虛弱。
信中,李勣語氣沉重地說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恐怕時日無多。
即便如此,他心裡依然牽掛著朝廷。
在生命的儘頭,他心心念念的還是要向陛下推薦一個人——吳天岩,那個當初在剿寇行動中嶄露頭角的年輕人。
李承乾讀完,心中滿是感慨與酸澀。
李勣一生為朝廷鞠躬儘瘁,到了這般境地,還在為朝廷的未來著想,實在令人敬佩。
第三封信是他的兒子李璟祐寫來的。
李璟祐在信中言辭懇切,說自己屬意於李敬宗的女兒李明媚,希望父皇能夠出麵賜婚。李承乾拿著這封信,眉頭漸漸皺了起來。
對於李敬玄,李承乾再清楚不過。
李敬玄一身正氣,剛正不阿,是個不折不扣的硬骨頭。在李承乾心中,這樣的人擔任吏部尚書一職,那是再合適不過。
可對於李敬玄的女兒李明媚,李承乾卻知之甚少。
李承乾反複研讀李璟祐的來信,他心裡跟明鏡似的。
兒子在信中言辭閃爍、含糊其辭,最主要的目的恐怕就是想通過娶李敬玄的女兒,來獲取更多權力。
李承乾實在不明白,自己為了培養兒子,耗費了無數心血,能做的都已經做了,為何兒子還是如此執著於權力。
李承乾深知,兒子還太年輕,很多事情都難以把握分寸。
齊先生和吝大福手中的權力,錯綜複雜,換了任何一個人來,都難以做到像他們那樣遊刃有餘。
在李承乾看來,如果兒子和李敬玄的女兒是真心相愛,郎有情妾有意,他這個做父親的,自然不會去乾涉,更不會在意什麼權力不權力的,肯定會滿心歡喜地答應賜婚。
畢竟,這人世間,能遇到一個真心喜歡的人,實在是太難得了。
可如今看來,李璟祐顯然是在李敬宗那裡碰了壁,這才想借助自己這個父皇的威嚴,逼迫李敬宗同意這門婚事。
李承乾想到這裡,不禁重重的歎了口氣,緩緩將信重新折疊起來,動作遲緩。
“顯懷啊,將這信送回宮裡去吧。”
李承乾聲音略帶疲憊,對著一旁靜靜等候的張顯懷說道。
他的眼神裡,滿是無奈。
張顯懷恭敬的彎下腰,雙手接過信,小心翼翼地揣進懷裡,然後挺直身子,點頭應道:“是,陛下!”
說罷,他邁著沉穩的步伐轉身離去,隻留下李承乾獨自坐在屋內,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屋內一片寂靜,隻有窗外的秋風,還在不停地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