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道太原城的暮春,細雨如絲,潤物無聲。
崔家老宅的庭院裡,青苔爬滿了斑駁的石階,紫藤架上的花朵被雨水浸潤得愈發嬌豔。
崔晚螢坐在廊下的竹椅上,懷中抱著兩周歲的孩子,手中輕輕搖晃著一個木製撥浪鼓,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
孩子粉雕玉琢的小臉上洋溢著天真無邪的笑容,時不時伸手去抓撥浪鼓,肉乎乎的小手在空中胡亂揮舞。
就在這時,一個白衣少年的身影出現在月洞門口。
少年身形單薄,卻身姿挺拔,一襲雪白的衣衫在微風中輕輕飄動,腰間係著一條簡單的青色布帶,
上麵掛著一塊溫潤的玉佩。他的頭發用一根木簪隨意束起,幾縷碎發垂落在額前,更襯得眉眼清秀俊朗,眼神中透著一股與年齡不符的堅毅向往。
“姐姐,我要去長安了。”
少年的聲音清脆而堅定,打破了庭院裡的寧靜。
崔晚螢抬起頭,目光落在少年身上,微微一怔。
她輕輕放下懷中的孩子,站起身來,走到少年麵前,上下打量著他,眼中滿是擔憂:“現在就要打仗了,你還往長安跑什麼?”
“到時候,你這個年紀,怕是要被拉去從軍。”
她的聲音輕柔,卻難掩其中的焦慮,纖細的手指不自覺的絞著衣角。
少年聞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眼中閃爍著明亮的光芒:“姐姐多慮了。”
“從軍也沒什麼不好的,好男兒自在四方。”
“我想去看看長安,看看陛下住的地方,看看這盛世大唐的模樣。”
說到這裡,少年的眼神變得更加熾熱,仿佛已經看到了長安那繁華熱鬨的景象。
崔晚螢望著少年,心中湧起一陣複雜的情緒。
他們這些遺留下來的世家子弟,如風中殘燭,隻能相互依靠、抱團取暖。
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少年時,他不過是個跟在自己屁股後麵哭鼻子的小胖子,如今卻已長成了十四歲的少年,眼中有了自己的誌向和遠方。
從他小時候,崔晚螢就隱隱覺得,這個孩子前途不可限量,隻是沒想到,他小小的年紀,就有了闖蕩天下的勇氣。
“真的決定了嗎?”
崔晚螢輕聲問道,聲音裡帶著一絲哽咽。見少年堅定地點了點頭,她知道勸不住,隻能輕歎一聲:“去吧,你想去就去吧,我給你拿錢,路上啊,要注意安全。”
“遇到危險千萬不要逞強,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說完,崔晚螢轉身回到屋內,打開一個古樸的檀木箱子。
箱子裡整齊的擺放著一些舊物,不少都是李承乾送的東西。
她在箱底翻出一個沉甸甸的錢袋,裡麵裝滿了銀兩。
她將錢袋遞給少年,又解下自己腰間刻著鯉魚的玉佩塞到少年手中:“這個也拿著,萬一遇到事情,就出示這枚玉佩。”
少年接過錢袋和玉佩,心中滿是感動,對著崔晚螢鄭重的行了一禮:“姐姐,我如今還未成年,沒有表字,既然要出遠門,也算是成年了。”
“還請家姐給我提字吧。”
崔晚螢看著少年認真的模樣,沉思片刻,緩緩說道:“早去早回,你啊,就叫子安吧。”
“平平安安,比什麼都好,不要老是想著去出風頭。”
“在外麵啊,要隱藏一點自己的鋒芒,懂得保護自己。”
“子安記住了!”少年高聲應道,眼中滿是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