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覺得,陛下不該同意他們的投降。既然打都打了,不如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我們大唐雖然會損耗國力,但是,他們可是亡國滅種啊!國家可以戰後慢慢治理。”
“陛下,雖然協議簽訂了,但是,臣願意帶一支精兵強將,接著攻打西方,事後,陛下隻需要說是臣的自作主張便是。”
李治的臉色瞬間沉了下來,他抬起頭,眯起眼睛,目光如鷹隼般盯著吳天岩:“怎麼?在你吳將軍的眼中,朕就是那麼容不得身上有汙點的人嗎?”
吳天岩心中一緊,當即拱手,單膝跪地:“臣不敢!”
“臣隻是為大唐的長遠考慮,擔心這些敵人日後卷土重來,危害我大唐邊境。”
李治背過身去,走到窗邊,望著窗外的宮牆,語氣緩和了下來:“你想得到的事情,朕又如何想不到?”
“朕也知道,等穩定下來,等後世之君再攻下西方這種話,基本上沒什麼機會。”
“時間太長,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可是,若真如你所說,朕一意孤行,致使我大唐百姓民不聊生,這麼大片的土地,到時候真的能吃得下來嗎?”
“就是現在,朝廷接下來每年撥款都維持不住。”
吳天岩沉默了,他明白陛下的顧慮。
戰爭不僅僅是軍事上的較量,更是國力、民生的比拚。
大唐雖然強大,但連年征戰,百姓早已疲憊不堪。
若繼續西進,即便能取得勝利,後續的治理和維持也將是巨大的難題。
“想要徹底蕩平西方?”李治突然起身。
“你可知維持這條橫貫西方的蒸汽鐵路,每年要消耗多少精鐵?工部新製的蒸汽機,又有多少匠戶為此失明?”
吳天岩沉默了。
他想起行軍途中,那些用蒸汽挖渠卻被燙傷的百姓。
想起為製造火器,各處的銅山已被開采得千瘡百孔。
李治走到輿圖前,看著整個歐亞大陸。
“你看這萬裡疆土,每一寸都需要用糧食、用人心去滋養。”
“朕的病,是裝給彆人看的。”
他的指尖停在君士坦丁堡,“但大唐的疲憊,卻是真的。”
“陛下,當年漢武帝,可就舉國之力,滅了匈奴啊!我大唐也當有破釜沉舟之勇氣!”
聽到吳天岩的話,李治搖了搖頭。
“不一樣的,吳愛卿,當時大漢的百姓和我大唐的百姓,能一樣嗎?”
“那時候,都是苦過來的,再吃點苦也沒什麼,可我大唐百姓過的日子,是漢武帝時期的百姓想都不敢想的。”
“而且。我大唐百姓民智已開,這天下,少不了的就是聰明人,一旦去,朕一意孤行,打得我大唐百姓苦不堪言。”
“到時候,你猜猜這天下,有多少人會因為日子開始不好過了而造反?”
“百姓都有自己的思想了,到那時,即使有那麼多土地,又有什麼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