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泰山封禪_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899章 泰山封禪(2 / 2)

西市的“胡姬酒肆”裡,歌女們唱著波斯的《胡笳十八拍》,舞姬們跳著柘枝舞,文人墨客在此鬥詩飲酒,連宰相張九齡都曾留下“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的詩句。

長安城的包容,更體現在對異域文化的接納上。

景教寺的十字架與大慈恩寺的佛塔隔街相望,祆教的聖火與道教的煉丹爐在同一坊市燃燒。

吏部侍郎家中的廚娘是高麗人,能做出地道的冷麵。

羽林軍的將領中有鮮卑血統,卻能背誦《論語》。

甚至宮廷樂師中,有來自龜茲的琵琶聖手白明達,他創作的《霓裳羽衣曲》,如今已成為宮廷宴飲的必備曲目。

封禪大典結束後,李隆基在泰山腳下的行宮翻閱戶部奏報。

絹帛庫的賬目顯示,全國儲糧達九千六百萬石,銅錢儲備超過三百萬貫,銀兩儲備兩萬萬兩,絹帛堆積如山,以至於有些倉庫的梁柱因不堪重負而坍塌。

掌管財政的楊國忠(時為度支郎中)在奏折中寫道:“關中粟米每鬥十錢,洛陽綢緞每匹百五十文,百姓戶均存糧可支三年。”

這份富庶,源於帝國精巧的朝貢體係。

李隆基想起武則天的話:“蠻夷之地,若強取則耗國力,若懷柔則獲其利。”

如今大唐對藩屬國的治理,正是這套思路的延續。

渤海國每年進貢貂皮三萬張,朝廷則回贈絲綢與農具。

新羅送來人參與海豹皮,便能換回《禮記》與曆法;日本使團帶來硫磺與砂金,帶走的卻是《唐律疏議》與《金剛經》。

這種“厚往薄來”的策略,看似朝廷吃虧,實則以最小的成本維係了龐大的國際秩序——正如鴻臚寺卿所言:“一匹絲綢換十張貂皮,十卷經書換千斛糧食,此非交易,乃天朝上國之恩澤。”

國庫的充盈,讓朝廷有底氣推行更寬鬆的政策。

開元二十三年正月,李隆基下詔減免全國租庸調,將地稅從每畝二升降至一升半。

同時擴大常平倉的規模,在關中、河南、河北增設五十座糧倉,以備荒年。

這些舉措讓百姓安居樂業,據戶部統計,開元二十三年全國戶數達九百萬,人口四千五百萬,較開元初年增長近三成。

站在泰山之巔俯瞰雲海時,李隆基忽然想起開元初年的艱難。

那時太平公主剛被賜死,朝堂上派係林立,關中甚至因旱災出現人吃人的慘劇。

他宵衣旰食,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推行括戶、均田、整頓吏治等改革,才換來今日的盛世。

如今民間歌謠傳唱“開元盛世勝貞觀,遠邁武周氣象新”,連史官都在起居注中寫道:“三代以降,未有如開元之盛者。”

但他也記得武則天的另一句話:“殖民之術,如執虎尾,力弱則為所噬。”

此刻的大唐雖強,但潛藏的危機已初露端倪。

募兵製雖提升了戰鬥力,卻讓邊鎮節度使手握重兵。

開放包容的風氣,也讓一些官員擔憂“胡風太盛,壞我華風”。

就連國庫的充盈,也引來皇子間對儲位的覬覦。

隻是這些隱憂,在封禪的榮光中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當禮官高唱“禮成”的那一刻,李隆基對著蒼天深深一拜。

山風吹動他的冕旒,珍珠碰撞的輕響仿佛在訴說著什麼。

他知道,從這一刻起,自己緊繃了二十三年的神經,終於可以稍稍放鬆。

至於那些潛藏的暗流,或許,留到明天再想也不遲。

下山的隊伍中,禁軍的甲胄依然閃亮,外國使節的朝服依舊鮮豔。

長安的方向,朱雀大街上的鐘鼓即將敲響暮鼓,西市的胡商正清點著今日的收入,大明宮的燈火已次第亮起。

這座帝國,如同泰山的日出,正處在最輝煌的時刻。


最新小说: 妖書詭聞 河邊茅草屋的秘密 全民:覺醒詞條,真少爺的我被強換職業 紈絝瘋女 放蜂少年長河與狐仙蘇瑤 重生95流金歲月 半島白金時代 打不過樓下的貓如何調理 1950年的機械師 天降盲盒!我在古代成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