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風卷著枯草碎屑,狠狠砸在史思明甲胄的護心鏡上,發出細碎的劈啪聲響。
那朝服的樣式史思明隻在幼時讀過的《通典·禮典》殘卷裡見過插畫——衣擺繡著四爪蟒紋,領口綴著翡翠珠扣,腰間玉帶懸掛著金魚符,尤其是頭頂那頂進賢冠,冠上七道梁紋清晰可見。
他猛地吸了口涼氣,腦子裡嗡嗡作響,《周禮》裡的記載突然翻湧上來:三公之位,太師為尊,冠七梁,衣蟒紋,乃萬臣之上的榮寵。
可如今的大唐早已不是玄宗年間的盛景,自安史之亂爆發以來,朝廷連六部尚書都常有空缺,哪裡來的太師?
齊先生的話語讓史思明一下子愣住了,他才猛地回過神。
腦子像被塞進了一團亂麻,怎麼也轉不過彎來。
眼前這人說的是什麼意思?他不僅要解決自己,還要順手攻打長安?可他明明穿著大唐的朝服,帶著大唐的兵馬。
怎麼看都是朝廷派來的官軍。難道……難道他也和自己一樣,準備反了大唐?
這個念頭剛冒出來,史思明就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他自天寶十四載跟著安祿山起兵,一路從範陽打到洛陽,見慣了叛將倒戈、官軍嘩變,可從未見過有人敢穿著太師朝服反唐——這簡直是把“謀逆”兩個字刻在臉上,比自己當年打著“憂國憂民”的旗號起兵還要張揚。
“你……你究竟是誰?”
史思明的聲音有些發顫,他身後的叛軍士兵也開始竊竊私語,原本緊繃的陣型鬆動了幾分。
誰都看得出來,眼前這支官軍的氣勢遠勝他們。
齊先生沒有回答,隻是抬手示意了一下。
身後的官軍陣列中,突然響起一陣整齊的甲葉碰撞聲,前排的步兵向前邁出一步,長槍的槍尖齊齊向下傾斜,形成一道寒光閃閃的槍林。
史思明的心沉到了穀底,他知道,對方這是要動手了。
就在這時,一道蒼老的聲音突然從叛軍陣後響起,帶著急促的喘息:“刀下留人!刀下留人啊!”
史思明猛地回頭,隻見兩個穿著青色道袍的小道童,正一左一右扶著一個白發老道士,顫顫悠悠地從混亂的叛軍士兵中擠過來。
那老道士身形消瘦,臉上布滿了皺紋,走起路來雙腿打顫,似乎一陣風就能吹倒,可手裡的桃木拐杖卻攥得緊緊的,杖頭的銅鈴隨著動作叮當作響。
“老神仙,您怎麼來了?”
史思明又驚又急,連忙翻身下馬,快步迎了上去。他能有如今的成就,全靠這位人稱“玄微真人”的張玄微指點——當年他還是安祿山麾下的偏將時,因克扣軍餉被人告發,是張玄微用一封假造的“天命符詔”說服安祿山,說他“有龍虎之氣,當為一方諸侯”,才讓他躲過一劫。
後來他在鄴城兵敗,又是張玄微為他謀劃,收攏殘兵占據範陽,成了如今手握十萬叛軍的“大燕皇帝”雖未正式登基,卻已自稱帝號)。
他伸手想去扶張玄微,可張玄微卻看都沒看他,目光直直地越過他的肩膀,落在了對麵陣前的齊先生身上。
老道士的眼睛原本有些渾濁,此刻卻突然亮了起來,他甚至抬起枯瘦的手,揉了揉眼睛,像是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景象。
“齊……齊先生?”張玄微的聲音帶著顫抖,原本扶著他的兩個小道童隻覺得手臂一輕,老道士竟一把扯開了他們的攙扶,雙手緊緊攥著桃木拐杖,一步一步朝著齊先生走去。
他的腳步依舊蹣跚,可每一步都異常堅定,拐杖戳在地上,發出“篤篤”的聲響,像是在敲打著時光的鼓點。
“老神仙!”史思明大驚失色,他不知道張玄微為何會對一個陌生人如此失態,更怕對方趁機發難傷了張玄微,連忙揮手示意親兵跟上。
可還沒等親兵邁出腳步,就見齊先生身旁的幾個親衛已經拔出了佩刀,眼神警惕地盯著靠近的張玄微,隻要齊先生一聲令下,他們就會立刻衝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