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兵戶接過糧袋的時候,各個都是對著李原磕頭拜謝。
在他們最黑暗絕望的時候,李原給他們帶來了希望。
此時,這些兵戶已經對李原徹底歸心。
不是因為手中的區區五鬥粟米,而是一種尊重。
有人明白他們的付出和苦楚,也知道他們的價值。
這種對他們的尊重與信任,可抵過萬金。
韓明道站在莊牆城頭,用手摸著胡子,眼神中頗有意味。
心中暗想,這位青原伯可真是有手段。
隻是些許言語,下麵那百餘條漢子便已歸心。
稍加操練配上刀矛,這又是一營可戰的強軍,佩服佩服。
這時,人群中又有百餘漢子噗通跪地。
“我等也是兵戶軍漢,也請校尉賑濟體恤。”
這些人確實也是兵戶,隻不過因為各自的原因,之前不敢表露身份。
有一些人,是因為來這鐵山討生活的時間更早,錯過了赤水河大戰,對李原並不了解。
還有一些,則是家中尚有家眷妻兒,怕自己被上官抓走,家人無人照料。
他們見李原真的對兵戶們極好,視之為手足袍澤。
也連忙表明了身份,希望李原能夠優待。
李原對這些兵戶也沒有為難,下令親衛開始登記。
隻要能報出自己原來所屬的軍堡證明其身份,便可分得糧米三鬥。
有的人心中暗自後悔,自己早些站出來不就好了嗎。
稍一猶豫,便錯失了兩鬥糧食,真是賠大了。
李原為礦民中的兵戶分糧,可以說瞬間就化解了民亂。
原因也很簡單。
礦民中真正有作戰經驗和能力的,就是這些受過督軍府操練的兵戶。
他們有組織,會武藝,真要是跟礦民起事作亂,後果不堪設想。
現在礦民中的兵戶,全都站到了李原這一邊。
剩下的這些普通礦民,可說是一盤散沙,再也不足懼了。
李原不過是花了些許糧米,不但平複消弭了一場民亂,還順勢收了數百兵戶之心。
兵戶們從李原這裡分到了糧食,可饞壞了其他的礦民。
這一鬥便是十斤糧米,每人分上三鬥。
如果喝粥,足以讓全家熬過十日。
那些普通的礦民可就不乾了,他們連忙呼啦啦的跪下一片,紛紛對著莊牆上高呼。
“大人,我等礦民皆是順民,掘石采礦隻求溫飽。”
“如今礦山被封,衣食無著。”
“還請大人體恤救濟啊。”
“是啊,大人,你不能光給兵戶不顧我等。”
“求大人賜糧。”
甚至還有女子,抱著哭泣的娃子磕頭,那樣子要多可憐有多可憐。
但莊牆上的李原,卻是麵露為難之色。
他對著下麵的礦民說道。
“我救濟兵戶,乃是因為我是朝廷委任的兵戶宣慰使。”
“你們不是兵戶,我也無能為力啊。”
下麵的礦民一聽,都是麵色失落,不知所措。
正在這時,有一人突然喊道。
“大人,那我等現在加入兵籍可行否!”
“這。”
這一句話,可把李原問住了。
還未及想明白,外麵的數千礦民已經跪倒在地,高呼道。
“我等願入兵籍,求大人體恤。”
在大梁,入兵籍當兵戶,地位其實是很低的。
不過這地位在低,也比現在礦民的逃戶身份要高。
他們現在隻要有糧吃,什麼籍根本是無所謂。
李原一看拿捏的差不多了。
於是裝模作樣的長歎一聲說道。
“礦民困苦。”
“我實不忍見。”
“那我就破一次例吧,儘收鐵山礦民為兵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