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著紅九鈴詢問完馬廄的事。
小夏便離開伯府,去往了東鄉堡內的青原商館。
她這次回來,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就是與譚姐姐交接錢款賬目。
小夏與紅九鈴她們,這次在嵎陽收獲的財帛,可遠不止交給李原的那五萬貫。
其中僅僅是販馬所得,她們就掙到了一萬四千貫。
當然這還隻是第二批一百匹馬,僅僅賣出了一半的收入。
如果全部賣出的話還要更多。
此外從聚穀莊繳獲的五萬三千貫中,三女又截留了三千貫,作為維持女衛的錢糧。
與販馬所得的一萬四千貫合在一起便是一萬七千貫。
這些錢並未跟隨商隊運回青原,而是直接存入了遂州的青原商館。
這筆巨款,三女另有其他用途。
其一,便是要用於籌建中的銅鈴衛。
既然銅鈴衛的攤子已經鋪開了,那便索性繼續做下去。
這次從聚穀莊中又解救出了不少的被擄女子,她們很多人也都願意加入鈴衛。
女馬匪也在聚穀莊設了訓練營,親自悉心指導。
其二便是用於女衛們的賞賜。
這次出征嵎陽,這些女衛跟著三女晝伏夜出,日夜奔襲也沒少吃苦。
給她們分些賞賜銀子也是應該的。
這其三嗎,自然就是用於建設鬆月彆館。
畢竟三女這次販馬的目的,就是為了湊齊修建彆館的資金。
由於這筆錢,又要支應遂州這邊的消耗。
又要用於修建鬆月彆館。
還要支付青原商會馬匹的本金。
所以她們就選擇了青原商會的兌彙業務。
什麼是兌彙,其實解釋起來很簡單。
就是說,三女從遂州存入青原商會的一萬七千貫。
可以通過票據,在青原遂州兩地的任何一處隨時支取。
當然,青原商會開辦這個業務的來源,自然也是因為李原。
譚雲這位青原商會的女會首,一般每隔個三五日,便會找李原彙報賬目。
這談完工作了,晚上自然也要給伯爺侍寢。
兩人床第間的閒暇時,總要聊些話題。
李原便跟譚雲講起了現代銀行的彙兌業務。
譚雲不愧是商業天才,幾乎是一聽就懂。
同時也動起了心思。
青原商會能不能也涉足這錢莊的生意呢。
現在的青原商會,可不是剛創立之初的寒酸樣子。
此時的青原商會在大梁北地,尤其是北川道四州,擁有店鋪不下百家,管事賬房夥計多達上千人。
幾乎每日裡,都會有十幾支商隊行走在大梁各地的商路上販運貨物。
而大梁此時的錢莊,又非常落後。
通常隻會做本地生意,少有能做到異地的通存通兌。
這讓譚雲看到了巨大的商機。
她很想利用現有的青原商會體係,建立一個能覆蓋北川的彙兌網絡。
成功的話,不但可以方便自家商隊販貨。
如果名聲打響了,更是可以為商會帶來大筆的彙兌收入。
不過譚雲也明白,此事事關重大,根本急不得。
所以便在內部先尋自己人試用,摸索些經驗。
小夏,紅九鈴與曹鸞三女,便是第一批享受到了青原商會兩地兌換業務的客戶。
走入了青原商館,小夏本身可是掛著副會首的名頭。
所以自然是無人阻攔。
來往辦事的管事還都要鞠躬問一聲三夫人好。
小夏也是一一回應。
上了商館二樓,裡麵一個大間便是譚雲的辦事房。
這裡從窗口望出去視野開闊。
能看到不遠處熱鬨的十字大街,譚雲很是喜歡。
小夏上來的時候。
正看見七八名管事手中拿著賬冊,等待著譚會首批閱。
小夏沒有打擾譚姐姐,隻是坐在外麵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