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原這才不得不帶著幾女返回了東鄉堡。
其實對於自己的家族祖先,他並沒什麼印象。
父母的身影,也隻是自己這具身體略有些模糊的記憶而已。
但大梁的社會講求孝道。
所以這過年祭祖,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不過好在,李原還有位哥哥。
自家的大哥李雄,現在也已經搬入了東鄉堡。
李原不但給他分了一處二進的宅子,還讓他幫著自己管理幾處工坊。
李雄這人生性老實本分,乾活認真負責。
雖說沒有什麼過人的才華,但做事踏實謹慎。
李雄也是個明白人,自家兄弟能撐起這麼大的一攤家業,可不容易。
自己可不能拖了兄弟的後腿。
甚至有一次,媳婦想找他安排自己娘家的弟弟入工坊吃糧,都被李雄嚴詞拒絕了。
那幾個小叔子好吃懶做,他可不想讓兄弟李原因為此事小瞧了自己。
自從到了東鄉堡,每個月李雄便可從伯府領一份俸銀。
錢雖然不算多,但比起以前可是要好上了太多。
夫妻倆吃喝穿用足夠了,他現在過的是心滿意足。
平日裡,李雄還嚴於律己,若是沒什麼大事。
他也不輕易去青原伯府見兄弟。
省的讓兄弟李原為自己費心。
但到了臘月二十八祭祖的日子,作為李原的哥哥,他就必須得過來了。
最初李原出門當兵戶的時候,是李雄繼承了家業,所以李家的家譜與家中先祖牌位都在他那裡。
後來李原受封青原縣伯,地位顯赫,又修了伯府。
按照大梁這個時代的規矩,這家譜與牌位就得由李原負責供奉。
鐘文秀幫著李原做伯府規劃的時候,也在伯府的五進院子中設有一座祠堂。
這祠堂雖然不大,但擺下李家那不多的牌位卻是足夠了。
按照北川本地的習俗,祭祖是從臘月二十八的上午開始祭拜,到臘月三十為高潮。
一直要祭拜到正月十五,在舉行恭送之禮,送走各位先人才算結束。
這大梁的祭祖之禮,李原也不怎麼了解。
便全程由自己的大哥李雄與管家李忠負責。
今日的李雄,穿了一件嶄新的青灰色長袍。
進到伯府之後,對眾人都是恭謙有禮,隨他而來的嫂子則是有些自慚形穢,看著很是緊張。
楚婉君姐妹,連忙將嫂子接到了後宅,陪她聊些家常。
這個時代的大戶人家過年祭祖,一般分為備、請、獻、祝、送、享六個步驟。
所謂備,自然就是祭祖的籌備過程。
包括布設祠堂,擺設香案與牌位,準備祭品。
而祭品也是非常有講究的。
按照李原縣伯的身份。
若是祭祖,需要準備牲牢,也就是羊,豬,魚等肉食。
在準備米飯,蒸餅,糕餅,以及十六樣祭菜,棗,栗子,桃等乾果,此外還有準備好酒做祭酒。
這備之後,便是請,獻,祝,三項。
請就是請神禮,也就是全家男丁族人,依次站在祭堂之前,焚香祭拜行揖禮。
之後主祭人將酒斟入杯中,將一部分酒灑在茅沙上,以告請天地四方神靈,迎接祖先歸來享用祭品。
而行獻之禮,便是主祭人,將最重要的祭品(比如牲肉)高舉過頭,恭敬的供奉到香案之上。
這所謂祝,就是讓主祭人跪到祖先牌位之前,大聲誦讀寫好的祝文。
祝文的內容,一般來說就是表達對祖先的思念之情,彙報他李家一年來的家事。
並祈求自家的祖先保佑,讓家族安康人丁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