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參賽選手們將要圍繞這個主題進行創作,既可以書寫描寫山水的詩詞,也能自由發揮展現山水意境。”陸辰側身指向選手通道,“首先有請第一對選手登場——楊群和王浩!”
選手通道的門緩緩打開,兩道身影並肩走出。
走在左邊的楊群穿著一身淺灰色羊毛外衣,頭發梳得一絲不苟,鼻梁上架著一副金絲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頗有學者風範。
他手裡握著一支長長的狼毫筆,筆杆上刻著細密的雲紋,一看便知是珍品。
年紀明明並不大,卻給人一種老氣橫秋的感覺。
跟在他身邊的王浩則截然不同,一身迷彩工裝褲配著黑色T恤,褲腳隨意地卷到膝蓋,露出結實的小腿。
相較於楊群,他的皮膚黝黑,臉上帶著幾道淺淺的疤痕,走路時腳步沉穩,帶著一股工人的乾練。
兩人站定在舞台中央,對著鏡頭微微鞠躬。
陸辰走上前,先看向楊群:“資料上說,你今年大三,主修曆史?擅長什麼字體?”
楊群推了推眼鏡,聲音溫和而清晰:“我主攻小楷,尤其喜歡臨摹。尤其喜歡山水詩詞,山水之間的清雅意境,正適合用小楷的細膩來展現。”
“小楷可是見功夫的字體啊。”陸辰讚歎道,又轉向王浩,“那你呢?看您這架勢,選擇的,草書?”
王浩咧嘴一笑,露出兩排整齊的牙齒,聲音洪亮如鐘:“俺是開挖掘機的,平時在工地上跟山石打交道,最愛寫的是摩崖石刻體!就喜歡那種鑿石為紙、以斧為筆的勁道!”
他這話一出,直播間瞬間熱鬨起來:
【開挖掘機的寫摩崖石刻體?這組合有點東西!】
【摩崖石刻體是什麼?聽起來就很霸氣!】
【小楷對摩崖石刻體,一個細膩一個粗獷,這對比絕了!】
【人才輩出,真是人才輩出啊,建議這個節目推廣全國,不知道要開發出來多少奇技巧工的傳人!】
陸辰也來了興致,特意給觀眾解釋道:“摩崖石刻體源於古代在山崖上刻字的傳統,筆畫剛勁有力,充滿了自然的野性與力量,因此廣受部分層巒山璋地區人民的喜愛。”
他示意兩人準備就緒,“那麼,比賽開始!”
隨著一聲清脆的鐘響,兩人同時走到書案前。
楊群先將一張半透明的蟬翼宣鋪在案上,用鎮紙輕輕壓好,隨後取過一方端硯,開始慢條斯理地研墨。
學習曆史,讓他有很多的時間都在跟一些古籍和古代藝術品打交道,練就了一副沉穩無比的心境。
行文時動作不急不躁,研墨的力道均勻,墨條在硯台上劃出細膩的弧線,很快便研出了一汪濃稠的墨汁,散發出淡淡的鬆煙香。
王浩則直接打開工具箱,裡麵赫然放著一把小巧的刻刀和幾塊打磨光滑的青石板。
他拿起一塊石板放在桌上,蘸了蘸特製的黑色顏料,大筆一揮便在石板上落下了第一個字。
陸離忍不住點頭驚歎。
王浩的握筆姿勢很特彆,手指緊握筆杆,手腕幾乎不動,全靠手臂的力量帶動,筆下的筆畫粗壯有力,邊緣帶著些許不規則的飛白,真有幾分鑿石刻字的粗獷感。
鑿刻這種技法,會用的人已經是少之又少,能夠練到王浩這個實力,可見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鏡頭在兩人之間來回切換,楊群的小楷已經寫了三行,字跡娟秀工整,筆畫纖細如發絲,卻筆筆有力,“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幾個字,透著一股雨後山林的清新雅致。
筆尖在宣紙上輕輕遊走,連勾連的筆畫都處理得極為精致,仿佛在紙上繡出了一幅山水圖。
王浩則寫得酣暢淋漓,石板上已經出現了“大江東去”四個大字,每個字都有拳頭大小,筆畫如刀削斧劈,棱角分明。
他時不時停下來用刻刀輕輕刮蹭石板,讓筆畫邊緣更顯粗糙,平添了幾分古樸的滄桑感,仿佛這幾個字是從千年前的山崖上拓下來的一般。
“大家看楊群先生的小楷,”陸辰的聲音適時響起,引導著觀眾的目光,“他在‘明月鬆間照’的‘照’字上,特意加重了最後一筆的力度,讓整個字有了光影交錯的立體感,就像月光真的透過鬆枝灑了下來。”
他又轉向王浩的作品:“而王師傅的摩崖體,‘浪淘儘’的‘淘’字,像極了江水拍岸時濺起的浪花,這就是書法與生活的結合啊!”
直播間的彈幕看得津津有味,更是對陸辰的講解讚不絕口:
【原來這就是小楷啊!竟然能寫出這麼豐富的層次!長見識了!】
【王師傅這字看著就帶勁,仿佛能聽到江水的聲音!】
【這才是真正的高手過招,各有各的妙處!】
第一聲鐘聲響起,比賽進入倒計時。楊群的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顯然長時間保持精細的書寫讓他消耗不小,但他的手依舊穩如磐石,筆下的“清泉石上流”愈發靈動。